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月3日晚8时左右,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票房(含预售)正式突破40亿元大关,超过《流浪地球2》(40.43亿元),进入中国影史票房前十。目前,票房数据仍在不断上升。
昨日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看完《哪吒2》,哭着嚷着要举报,理由是因为“这部电影太好看了”。
也有不少名家大家写出了《哪吒2》的观后感,很多都颇有深意。比如钱志龙先生的《<哪吒2>里这11条隐喻,你看懂了几条?》,以一个资深教育人的立场,将电影传递的理念和教育理念进行融汇贯通,启发人深思。
是的,很多人都正在或准备二刷三刷甚至四刷这部“成都造”的动画电影。
那么,身为父母,又会从这部电影里获得哪些启示呢?
01
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
曾经看到一个很好玩的说法:人到了一定年龄,你会发现,生活只有两件事: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这个说法会让人哑然失笑,但又会频频点头。“关我屁事”,别想那么多。“关你屁事”,我做我即可。
能够将这样的观点传递给孩子的父母,是活得通透的父母。
如果一个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那就只会寸步难行。别人的看法只会是一种束缚,一种作茧。通常情况下,大人会去比较彼此的子女是否读的名校,进的是否是名企或者光鲜的单位,是否有一个好的婚姻等等。这些,可能是人通往成功的一些密码,但不是通往人生幸福的密码。因为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大家都是普通人。一个好的心态,一份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安然于当下,有自己奋斗的小目标,有自己在意的小确幸,生活惬意,这样的日子是最幸福的。
杨绛曾说:“人总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后一字不提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成长的代价就是失去原来的样子。没有人能像白纸一样没有故事,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人除了生死,其它都是擦伤。”这样的道理,从家庭里滋养出来,是浸润孩子一生的养分。
02
我不在乎你是魔是仙,我只知道你是我儿,你什么样子我都爱。
曾经,高中时期的儿子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每次我考试取得好成绩,你们都很开心。如果我考差,你们就不高兴。你们喜欢的是那个好的成绩。”言下之意是:我们并不喜欢他。我们是真的不喜欢他吗?肯定不是。那是因为我们表达喜欢的方式错了。自那以后,我们对他的成绩好坏都不会表示出强烈的情绪,只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做想做的事,他也就很快释怀。
可以这样说,如今很多糟糕的亲子关系,都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喜欢,都体现在外显的“名利”上。前不久上海一家三口跳楼的悲催事件,就是因为母亲喜欢的是孩子的满分。
“你是什么样子我都爱”,如果孩子从小就接受到来自父母的全部肯定,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更有底气一些,因为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满满的安全感。
03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
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
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这是龙王对敖丙说的话,可以说当下很多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在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安排着一切。从大学的选取、专业的选取、工作的选取、对象的选取,父母都会倾尽全力。
龙王的那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的醒悟,也是当下很多父母的醒悟。比如,在孩子的择偶上,一开始就提出了各种建议,或者会将本来谈得好好的对象,生生阻隔,后来孩子便索性不再进入婚姻,单身至今。
“你的路还需你去闯”,父母该放手,或者将选择的权利早早还给孩子,这才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的最好的营养。
假期里,收到已经毕业的一位家长给我发来的好消息,大意如下:
今年暑假还在说如果进了重点班如何如何,开学分班考结果出来后,瓜了,分到了很普通的班,然后考了好几次,终于接受了自己几百名的位次。而这次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的25名。
我知道这个好消息并不是孩子取得的好名次,而是她的父母一直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孩子:上什么辅导班,要学什么技能,周末和假期去哪里玩,都是她做主,父母跟随。
她的父母告诉她:“这个世界,除了学习,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值得我们去浪费时间。”
我想,父母如果及早让孩子忠于内心的选择,孩子才会对这样的选择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的心力,得来的经验或教训,才能真正成为他的财富。
张文质老师说:“父母是孩子的命运,孩子终究也会成为父母的命运。”《哪吒2》传递出来的身为父母的三条启示,当孩子会成为你的命运时,你才不会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吧。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