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优美的写景散文,即是一幅风景绮丽的图画,堪称用语言艺术创作的绘画珍品。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了对于光、色、态的丰富想象,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风景画面。这些风景散文,有的直接以画面为题,如峻青的《瑞雪图》;有的干脆把欣赏画面作为线索,杨朔在《泰山极顶》一文中就把游览泰山的风景比作欣赏一幅"青绿山水画”的长轴;而茅盾的《风景谈》则特意剪辑了六个不同时间、地点、氛围、人物的画面,汇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画廊……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风景散文之“画面"赏析的粗浅看法。
意境赏析
优秀的散文像优美的诗篇一样,具有深邃的意境。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的画面构思采用了分解法,把"荷塘月色"一分为三: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月色。
第一幅:荷塘图。静夜,荷塘。
满池新荷,娇姿欲滴。万绿丛中白花闪烁,开放的袅娜多姿,未开的含情脉脉。清风徐来,荷波凝碧,暗香清幽……画面素雅、恬静。
第二幅:月色图。满月,淡云。
月光如水,泻在荷叶、荷花之上。荷叶、荷花闪着乳白的光泽,新润宜人。水汽氤氲,月色融融,轻雾泛起,仿佛笼着轻纱的梦。黑白相间的月光、树影织成美丽的图案,引人遐思,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小夜曲,亲切、悠扬……画面朦胧、和谐。
第三幅:背景图。近树,远山。
中景:"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月色朦胧,所以“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一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依然可见。
远景:树的梢头"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明暗清晰,相映相衬,荷塘月色更加丰美……画面清幽、深邃。
正是:不尽情思图画中,勾勒这一幅幅以银白色的月光为基调,以青、绿等“冷色"做陪衬,给人以“冷“与”静"的感觉的形象画面,不仅使读者踏进了淡淡的月色笼罩下的荷塘,而且也踏进了作者那被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笼罩的心灵里……
技法赏析
从技法入手赏析画面,新颖而饶有情趣。《绿》是朱自清又一篇精巧的"白话美术文”,作者运用他的灵巧的画笔,采用绘画艺术的背景烘托法、视距视角变化法、色调对照法,绘出了笔法流畅、风格秀逸的梅雨潭奇绿图。
第一幅:衬景图1、梅雨瀑写意画
稍事勾勒,那"镶着两条湿湿的黑边儿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立时呈现于眼前了:黑边,白水,线条了了,水墨渲染,宛 如 一幅淡雅的山水写意画一一远望,梅雨瀑是不动的。
第二幅:衬景图2、梅雨瀑工笔画
先描摹凌空的梅雨亭、惬意的云流、静谧的岩面、湿润的草丛,把瀑布与潭水置于更美的画面之中。且看梅雨瀑奇观:瀑布上端一一平滑如布(静态美);从上冲下一一扯成几绺(动态美);撞击石棱一一飞花碎玉(落地之美)。分笔精绘后,又挥毫点染水花奇趣:像白梅,似微雨,如杨花,点点飘散,晶莹多芒一一近观,梅雨瀑充满了活力。
第三幅:主景图、梅雨潭彩墨画
作者简直是善调丹青的高手,衬景画好,立即腾出手来在语言的调色板上,调配世间罕见的神奇之绿,尽情描绘温州名胜梅雨潭之波,把我们带进了更加醉人的绿色天国之中:"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指肤间触到了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这神采奕奕、光华照人的"女儿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连那"四大名绿“一一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地“、西湖的"绿波”、秦淮河的"绿水"一一都相形逊色了。
这样面对一幅幅明艳多姿的青绿山水画,探究绘画技法,既有助于领略山水神韵,又给人以启迪与借鉴。
构图赏析
从构图的角度赏析画面,既简洁又醒目。峻青的《秋色赋》以生花的妙笔,耀眼的色彩,为我们精心绘制了四幅壮美的秋色图。
秋色图一:西山果林秋景图
景物:大海、山岭、柿树、苹果、山楂、葡萄
色彩:蔚蓝、火似的、金光闪闪、黄澄澄、绿绿的、紫中带亮
色调:绚丽
秋色图二:胶东谷物丰收图
景物:山坡、田野、谷子、高粱、苞米
色彩:金黄、火红
色调:浓艳
秋色图三:西沙旺苹果丰产图
景物:果林、苹果堆、卡车、木箱
色彩:绿色、红色、雪白
色调:丰润
秋色图四:陶家夼葡萄美景图
景物:小河、街道、院落、葡萄架
色彩:绿色、淡绿色、米黄色
色调:幽雅
总体画面:溢彩流光、欣欣向荣
由上可见,散文艺术与绘画艺术既有别又相通,写景有如画山水。绘画者作画时,一样一样临摹;为文者写景时,也往往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去摹写。风景散文之"画面"赏析,结合绘画艺术予以鉴赏,不仅形象有趣,便于理清层次,而且有助于诱发联想,提高阅读者的写景能力和美学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