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的小民,哪里会有忍受的极限?
譬如罢,流浪乞讨的夫妇,露天的歇宿最是经常,偶尔遇到一个草庵,里面有厚厚的麦秸,在里面钻一晚,已是感激不休。山神庙的前檐,旧村子的弃屋,在他们看来才是自然,这一夜的稍微温暖让他俩对着那方寸审视不停,心里憧憬着一生能有这样的容身之处该多好。
底层的奋斗者都有这样的心理。北京的四郊,上海的窄弄,深圳的出租屋,从异地来讨生活的人谁不是这样的感受,哪怕有一张桌子的位置能让我安顿也好。人穷志短,后退到墙角,只要不是片刻的死亡,都能伸长脖子继续忍受。
当然大多数人都过了这个阶段,但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怎会绝迹?整体的进步里,文明升高着。张家买房了,李家也要买,轰轰烈烈的房地产事业,奇迹般地长期托举着这个社会。
要月供吧?辛辛苦苦奔忙着,糊里糊涂计算着,忙得你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一会儿也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是死亡。你不会思考了,社会相对就稳定多了。
有七八成的人都被绑在这辆车上了。都不容易,都来不及问自己行动的意义。反正饿不死,但绝对不会让你有积蓄。房款还得差不多了,孩子该上大学了,你该老了养病了。
真是伟大的创举,领先这个星球了。大抵东方的百姓,只要还有一口饭吃,哪怕一碗稀汤,都会苟且偷生,得过且过的。王朝末年百姓要被饿死,做好人不能,做坏人无勇,横竖都是死,就揭竿而起了。
谁说过,焚书坑儒是最下策,逼着人们拼死反抗了。科举实在最高明,几本书就把有的人一生搭进去了,书里横竖写着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纲常伦理是看不见的罗网,四书五经是没有围墙的监狱,把天下读书人都网进去了。有的是无能的书呆子,少见有根本的觉醒者。所以嘛,东方的社会可以保持两千年的不变,先进着先进着就被超越,被扔成落后者落后者。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一思考,帝王就苦恼。驭人之术都是愚人之术,他盼着你不会思考才好呢!真要是思考,所有人用一个脑子思考才好呢!
人们已经安于这样了,好歹有秩序建立着,人多不过是奴隶多罢了。有些地方江山阔大,却只会出小文人,自高自大的小文人。在大野上横扫千里的时候,感慨这茫茫大地,怎么不会丰富多彩,是社会而不是自然?
文艺是民族精神发出的火光,也是引导民族前途的灯火。每每读到这句话,我都羞愧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