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雪窃案
一
位于北京城东30里的梅雪镇,在元月里下了第一场雪,下雪的时候正好镇上的梅林里红梅怒放。每年的第一场雪下的时候,倘若正是梅雪镇的梅花绽放,都会被人们将这场雪定为“梅花雪”。
今年的这场梅花雪下得特别的壮丽。鹅毛大的雪片,一片片、一团团、在东风里飘洒着、旋舞着从天而降。今年的梅花雪也下得突然。
原本挺好的日头悬在半空,瓦蓝的天空上,稀稀落落有着几块白云嵌在上面,煞是好看。刚刚过了正月十五,年倒是过完了,只是北方尚不到忙春的时令,有些人的亲戚都还没有走完,镇上的人们便多数在外面,不是悠游自在的漫步闲走,就是端着小板凳在镇东头那株老梅下面晒太阳。还有几个陪着来串门的亲戚,去镇外的林子里赏梅花。
突然之间,大雪就铺天盖地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须臾间,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全镇的老老少少不禁一片欢呼起来,连屋子里的人们也一起涌出门,站在院子里,小巷子口,大街上拍着手欢喜。
孩子们唱着童谣在大雪里欢跳。
“梅花雪,祥瑞雪,红梅顶雪花更艳。普天之下梅花傲,最傲当数梅花雪。”
老老少少就这么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涌向镇口那株老梅,涌向镇子外边的梅花林。只见那些独立寒枝的红梅、绿梅、白梅、粉梅、紫梅,在大雪之中格外的娇媚。那雪落到了梅花上,相互映衬着,红白相间、白里透红、红外有白,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天下奇景。一阵东风过,雪花伴着梅花舞洒落一地。有大片、大片的雪花,也有一瓣、一瓣的梅,一地的红白交织,竟让你舍不得落脚下去,生怕会无意作践了那份高贵、那份纯洁和雅致。
梅花在北方并不是常见的,虽然梅,素有不畏严寒的盛名,其实多数生长在江南地区,最北也就是苏北一带淮河以南了,大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几乎看不见。便是有,也只是有钱人家摆放在屋内的那种盆栽了。却不知为什么燕山山脉东南角上,离开北京30里处的一个山凹里,却有个年年梅开的梅雪镇存在?
据镇上老一辈的说古,梅雪镇的历史上朔数千年,比起30里外的那座北京城,最少早了500年,而“梅雪”这个名字也存世上千年了。自打有了这个镇子就叫梅雪,独有这里可以欣赏梅雪伴舞的奇景。
因为有了这一道别致的冬景,北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甚至历朝历代的皇帝老子,都会算好了日子到梅雪镇来赏梅雪伴舞。如今封建帝王的特权自然早就不复存在,只是来梅雪镇赏梅踏雪的习俗还是流传下来。
现代的人们有各种时尚的去处,真正有兴致冒着严寒跑到山里,只为等一场伴着梅花绽放而下的大雪,似乎不该有太多的人?然而事实上这个时令愿意来的,不仅是那些与梅雪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亲朋好友,还会有一群群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些外来客多数会选择来这里过元宵节,差不多就是这个前后,镇上那株老梅就最先开花了。接下来,镇上的,还有镇外梅林里的那些梅花纷纷开始争奇斗艳。
有人把这颗老梅戏称为梅雪镇上的“梅司令”,要等他一声令下,群梅才敢开花。也有人称她是梅神、梅仙,因为她实在太过古老,竟然在梅雪镇的所有文史记载里,都明明确确写着此梅与彼镇同时出现。
镇上的老人自有自己的叫法,他们喜欢把老梅称之为“老祖”“梅祖”。老人们说,这颗老梅就是梅雪镇的祖先,也是全镇老少爷们的老祖宗。说来有趣,似乎为了要印证老人这个说法,这满镇三五千户人家,除去后来这些年的外来户,十户中有八九户不是姓梅,就是姓雪。
梅雪镇是名镇,梅花雪动名天下,每年来等梅花雪的人络绎不绝。今年来的外人中,有三个年轻人,两女一男,却不是为了等这场梅花雪而来。
还在去年的腊月初,梅雪镇上来了四个年轻人,一来就直奔了镇上的警署。男的其中一个是鹿鸣,另一个是宣仪安,两个姑娘一个叫千里寻真,另外一个居然也姓梅,而且就叫梅雪。
四个人在警署刚刚做过自我介绍,已经让接待他们的署长雪中华打了个楞。
雪中华就是本镇人,父亲就是现任的梅雪镇镇长雪君宏。雪中华没有想到,从北平下来三个查案子的,居然有个姑娘叫梅雪,他差一点以为是镇上梅家的人。鹿鸣和千里寻真是北平的探员,其中鹿鸣是个探长。
梅雪镇是个风淳朴之地。上千年的淳厚风习,使得镇上的老老少少、祖祖辈辈养成了善良的本性,几乎什么朝代都少有发案。真是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现在突然从上面来了人查案子,这案子不用定性也小不了。幸好听了鹿鸣的案情介绍才知道,这个案子只是与梅雪镇有些渊源而已。
梅雪镇也算大镇,又有梅花雪的奇观,自然就有接待宾客的设施。因为早年曾经多次接驾,居然还保留有一座大清时代建造的行宫。据说还是康熙年间的底子,以后数次修缮,前不久大修过。
挺奇怪的事儿就是,尽管离着北京城只有30里,居然逃过了战火的灾难。这座行宫连同整个的梅雪镇,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在外人看是就是幸运,梅雪镇人可不是怎么认为的。凡是当年活下来的老人,异口同声说这不是幸运,是镇上的“老祖”在暗中佑护,还有鼻子有眼儿地描述了当年的情景。要不是“梅祖”保佑,这个梅雪镇早就毁了,怎么会连同行宫,全镇的数千房屋,还有数百口京窑,都完好无缺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