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会记得:那一个下午,和那十几双发光的眼睛

        开学前的校园,总是安静得能听见风的呼吸。我独自站在空荡荡的新教室门口,看着积了薄灰的桌椅,心里盘算着如何一个人完成这场“搬家”大战。                                ———题记

        上一次在这里书写我们的故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上个学期,因为一些外界原因,我不得不放下那支坚持书写多年记录的笔。那些未说完的故事,和孩子们闪闪发光的瞬间,一起被封存进了我的备忘录和心底。我曾一度以为,那些文字,再无机会见光。

      但教育的脉搏,从未真正停止跳动。我在班级群里发出了一则简单的招募通知:“招募几位小助手,下午来帮忙打扫新家。”我预想着,能有四五个孩子来,便是极大的惊喜,毕竟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很多孩子可能都还没有返程。然而,下午两点多,新教室门口传来的喧闹声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推开门,愣住了——不是四五个,也不是六个,而是十几个孩子,穿着小T恤,脸上挂着汗珠和迫不及待的笑容,像一群小鸟一样簇拥在门口。

      “李老师,我们都吃完午饭了!”

      “老李,我妈妈说我力气大,我来搬书!”

      “李老师,好久不见了,你都变黑了!”

          ……

      那一刻,一种久违的、滚烫的情感猛地撞进了我的心里。那种感觉,叫做“被爱”、“被信任”、“被需要”。原来,我们之间的联结,从未因我停止书写而减弱分毫。而我也更坚定自己的想法,继续坚持书写我们的故事。

      热火朝天的劳动就此开始。没有指派,没有抱怨。高的孩子踮着脚擦玻璃,壮的孩子结成队搬课本,细心的女孩把新书一套套分得整整齐齐。汗水从他们的额角滑落,笑声在灰尘飞舞的阳光里回荡。我站在他们中间,看着这个被活力填满的空间,突然觉得,这哪里是大扫除?这分明是一场关于“家”的共创仪式。

      那个瞬间,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何必须重新拿起笔:我书写,不是为了赞美,甚至不是为了给谁看。我书写,是因为教室会记得——记得那一个下午,那十几双发光的眼睛。记得那个平时调皮捣蛋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把所有歪了的桌椅都对齐;记得那个文静内向的女孩,默默地把图书角的每一本书都按大小排好,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

    如果我不曾记录,这些细微的闪光点,是否会像粉笔字一样,被时间的板擦轻易抹去?

      教育的叙事,从来就不在宏大的理论里,它就在这一洒一扫、一言一笑之间。它是孩子们用最纯粹的行动,写下的最动人的诗篇。而我,只是那个幸运的誊写者。

      上学期暂停的篇章,就在这个下午,被孩子们用汗水与热情,续写上了最精彩的开头。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谢谢你们用行动告诉我:爱在哪里,故事就在哪里。笔可以停,但爱与成长的故事,永不落幕。

      加油吧,2105班;加油吧,李老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