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在做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我总是在帮学生们总结所谓的“解题方法和经验”,而没有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解题规律。课堂上,我总是讲的太多,就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较少,尤其是尖子生。我经常面向中等生提出一些基础简单的问题,而没有给尖子生预留一些有挑战有思维的较难题,而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同学觉得问题太简单,听课没意思,也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减弱,成绩自然也就不拔尖了。
解决办法:1.改变平时的教学策略,由主要关注中等生向关注尖子生倾斜,尽量保持二者的平衡,当然也要顾及后进生。备课时为尖子生们准备一些有思维性的问题,每节课至少保证两到三个尖子生被提问。
2.对于难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并且表达。不能因为担心他们讲不好或者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就剥夺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权力。只有让他们自己讲出来,才会印象深刻。
3.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要求分层。对尖子生的课堂要求和作业要求要高一些。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相应的惩罚(师生商量,讨论,由他们自己来定)。
4.教学上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提前一周备课,尽量多做题,写教学反思,板书认真工整,语言简洁生动有条理,思考要严谨,答题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