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怎么做好沟通前的“强准备”,让你在大多数的沟通中都能不打无准备之仗,让你的大部分沟通都能顺顺利利地按照计划进行。
场景:与地位高的人破冰
比如,你手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你跟进了好几个月,终于要去参加投标了。最后客户认可不认可你,能不能拿到这个项目,就看今天这一场表现。
不用说,你心里肯定慌。
比如,你在分公司,总公司的大领导前来视察,和你们开座谈会。会议的最后,大领导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你怎么说?你肯定会紧张,生怕说错话让领导有成见。这也是人之常情。
再比如,一个特别常见的场景。你带着亲戚或者家人去医院看病,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挂到了一个名医的号,但名医特别忙,只能挤出几分钟的时间来给你的家人看病。
当你站在门口等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在打鼓?进门之后怎么说,才能真正帮自己的家人获得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呢?
这种进退两难内心纠结的场景,是个人就会遇到这种问题,既怕冒风险,又怕没效果。那该怎么办?
今天就告诉你一个答案:强准备。绝大多数的沟通都是可以被提前准备的。
话不多说,上公式:
强准备,来自三个动作,叫做锁定目标+分析场景+彩排意识。
首先是锁定目标。
所有不同的沟通场景,你所有的进退两难,所有的内心纠结,其实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在一场沟通当中,目标太多了,没有锁定一个精准的沟通目标。
这里所说的目标,可不能是泛泛的目标。
比如说,第一次见面,我的目标能不能让对方签大单?我今天要跟领导汇报一次,让领导同意我大额的超预算的审批。
这怎么能算是一次沟通的目标呢?它不可能啊,它太空泛了。
什么叫锁定目标?就是你得锁定一个今天你一定可以实现的,同时和你的长期大目标相关的一个具体目标。
举个例子:
一个小伙子第一次见丈母娘,那他的沟通目标是什么?
很多人说,让丈母娘同意我们的婚事,那你可真是想太多了。
你要知道,丈母娘第一次见一个小伙子、一个女婿候选人,她其实只在乎一件事,就是这个男的可不可靠。
你看,跟前面一对比,你是不是就知道了,同样一个场景当中,你可以锁定完全不一样的沟通目标。如果你想展现自己的优秀,你想展现有无限的可能,你恨不得就像孔雀开屏一样表现自己。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让丈母娘觉得你可靠,那你就千万别去展示你的无限可能性。你要想怎么沟通,才能让丈母娘觉得你浑身都是确定性。
她依她这一辈子的经验,把你一眼就看到底了,这个时候丈母娘才放心。
所谓的锁定目标,就是你得在沟通开始之前就想明白,我今天到底要在沟通中拿到什么。
锁定了目标之后,你还应该干什么?
就是分析场景。你得知道这个场景是正式的、半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你看,拿着同样的沟通目标,进入不同的场景,你的沟通方式也仍然是会不一样的。
比如,我的目标锁定了,是这个客户第一次见,我要让他信任我,相信我说的话。那么如果是个饭局,或者是一个正式的谈判场合,又或者是一个很大的论坛,同样是建立信任,但是我处理沟通的这种方式,一定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强准备”,就是不仅要准备沟通的目标,还要根据场景来准备具体的沟通策略。
如果你想把沟通场景准备好,你可以按照一个问题清单,来追问你自己。
第一,这个场景是怎么样的?正式的、半正式的、非正式的?多人的、少人的?私人的、公开的?热闹的、冷静的?高端的还是接地气的?
场景不一样,我们的表现不一样。
第二,除了说什么话,我还应该做好哪些行动上的准备?我应该怎么穿、我应该怎么做让别人对我印象更好?
第三,今天和我沟通的人可能不只是一个人,这些人我都了解吗?他们都是谁?
第四,在场的,跟我的目标强相关的最重要那个人,是谁?如果这个人我锁定不清楚的话,那我很有可能我抛媚眼都抛错了地方。
第五,这个人的基本背景是什么样的?我充分地了解他吗?我知道跟他沟通中的禁忌,和那个特别重要的、有价值的点吗?
第六,我和他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我们是同学、同乡,还是有什么相似点,我们还是前同事吗?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亲切的联系,我们在破冰、沟通的时候就更容易建立信任。
第七,他有这样那样的背景,而且我们之间有这样那样的联系,那我应该怎么组织语言能够把这个背景和我们之间的联系充分地应用好,让我们的沟通产生更好的效果?
对于一个场景的准备,我们的思考是可以表格化的,你填表就行。关键是我们要有这个准备的意识。
你甚至可以每次把这个表都贴在自己的本子上,或者放在你的包里,每次你要进行一次重要沟通的时候,你就通过这张表逼问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其实是无限的。
当你带着这种准备,再去面对一场沟通的时候,你心里就有底了,就不容易慌。
最后,我们说一说彩排意识。
就是你准备了好的策略,但是如果你不彩排、不预演,你怎么发挥出来呢?
你看到的所有的游刃有余,其实都来自于提前彩排。
比如说,一些重要的场合,你是不是可以提前去踩踩点,避免迟到?你是不是可以站在镜子面前,把你要说的那段最关键的话自己说几遍?
要去跟客户做重要的招标提案了,是不是可以请家人或者同事听一听你的这段提案到底把话说清楚、说结实了没有。
一般的场合,你是不是至少可以把你准备的内容,提前用手机写一个提纲出来多看两遍。
即使这个场合不太重要,那你也可以在脑子里过几遍你要说的那些重要信息。
不打无准备之仗,你花了多少精力彩排,你在沟通中就多少自信。
拿一个特别高频的场景来应用一下。这个高频的场景你一定经常碰到,就是自我介绍。
这件事大多数人都不够重视,觉得在一场沟通里面我们有好多话要说,这个自我介绍不那么重要,一句话带过就行了,即使没介绍明白,后面我们不也有好多机会可以说话吗?
场景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这件事可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不是能背下一套词就能面对所有场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你得准备好多个自我介绍的版本,放在你大脑的小抽屉里面,随时拿出来随时应用。
因为你的沟通对象不一样,沟通场景不一样了,你去准备的自我介绍,沟通的内容就要发生变化。
最起码你可以分这么几个类型:
第一,今天我的目标是,让对方虽然刚见面就能信任我,这是一种自我介绍方式。
第二,今天这个场合厉害的人很多,我希望对方能够格外重视我。同样一个人,自我介绍的方式不一样了。
第三,今天这个会议上我希望让对方能够服我。
你看,这都是不同的目标,对吧?
同时按照场景你还得分这么几种:
正式的,开会的时候做个自我介绍;
非正式的,吃饭的时候做个自我介绍;
单人的,我跟客户第一次见面;
多人的,我要去拜访客户,客户有一屋子人。是不是都不一样?
那你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或者自己的这种高频的场景,选出那最高频的场景来,然后打磨几个自我介绍,不停地使用,不停地迭代。
场景二:面试
还有一个场景你也肯定经历过,那就是面试。广义的面试,包括找工作的面试,也包括了项目投标、到客户那去提案等等这样的项目面试。
那你应该怎么准备才叫强准备呢?准备简历、准备自我介绍、准备工作经历的介绍、准备自己的资格介绍?这就够了吗?
还是回到咱们的公式,咱们一步一步来看。
首先,锁定目标。你作为一个面试者,你的目标是什么?
很多人参加面试,内心的目的是拿下这份工作。这是那个真目标吗?
其实不是,比如说我问你,对方给你这份工作,但月薪特别低,你干吗?你其实是不干的。
所以你看,你的真目标是什么?你的目标不是要证明自己可靠,而是要证明自己格外胜任,我们是要以自己想要的那个价位拿下这个岗位,这才是真目标,这叫锁定目标。
有了目标,接下来我们就是分析场景进行彩排了。
面试之前你肯定得想,从我家到那个公司有多长时间。如果在冬天面试,天气特别冷,假设我是卡着点去的,可能见到面试官的时候我还在打哆嗦,面试官上来印象就不好,觉得你特别紧张,对吧?
所以如果你很重视这个面试,那你不仅要确认路线,你最好还提前走一遍,保证你不迟到。
如果面试特别重要,你就在那个单位附近查一个咖啡厅,提前一个小时到那个咖啡厅去,做好所有的准备,时间到了再慢慢地走过去。这样你能很淡定从容,心理上也没那么紧张。
还有,既然要面试,你应该提前了解你的面试官。那你说:“我怎么能知道,谁是我的面试官?我是个被面试的,我很被动啊。”
其实有办法的,可以请教一下你的招聘负责人。
请注意,一个HR,一个负责招聘的人,他都给你安排面试了,他跟你一样担心你表现不好。一方面,如果你表现不好,他的工作就没结束,还得满世界去捞人,现在找一个合适的人也不容易。第二个,那个面试官很有可能会找他麻烦,会跟他说:“你看看你给我找的都是什么人,你这工作不行啊。”
所以你只要客客气气地去跟他说:“HR老师,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你给我机会安排这次面试。我是特别希望能做好准备,不给您丢脸。如果方便的话,我能请问一下我的面试官是谁吗?我好有个心理准备。”
只要不是保密单位,他没有理由不告诉你,他盼着你成。
你知道了面试官是谁,你是不是就进一步可以去做准备了?我们所说的那个公式你就可以用上了。
比如这个面试官的经历里,有什么是你可以有共鸣的,你是不是可以提前准备出来?对方做过的项目里面有没有那个特别亮眼的,你是不是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在面试的时候向对方请教,别错过了这个认识高手的机会。
而剩下的那些面试官一定会问到的问题,比如介绍介绍自己,讲讲自己的经历,这些你都可以提前准备好,再找你的朋友来帮你做一次模拟面试。
这不就是彩排嘛。
这个时候就要提醒你了,如果一个来面试的人,学了这节课能够准备到这个程度,那你这个面试官就被动了,对不对?因为他的准备太充分了,你怎么通过面试来识别出他真正的胜任程度呢?
对你是一样的,强准备。面试官的目标是什么?是找到合适的胜任这个岗位的人,并且以合适的价格赶紧拿下。所以你作为面试官,你就得特别清楚你要的是什么人。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可不是说这个人能干什么,而是你要想明白你要招的人,他一定不能有什么问题。所以在这场面试里,你的目标不仅仅是挖掘对方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探明对方的底线。
所以你看,面试这个场景对你来说就有意思了。被面试人的目标,是要证明自己的高光时刻,是要证明自己的优点。
而面试官的目标是探明他的底线,是要找出他可能潜在的问题,是要做压力测试。你看这两边,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在拼谁的准备度更高。
所以作为面试官,你最不应该做的是什么?
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一个面试官上来就请对方做一个自我介绍,不合适。为什么?因为这肯定是一个对方准备过的问题。
你这么问,其实就是在给对方放水,你是在给对方一个机会,让他进入他自己的舒适区,舒舒服服地来应对这个面试。
这时候你怎么做压力测试?你怎么去探出他的那个底线的特征来呢?
这时候请注意,你面试的如果是一个高级人才,那你一个看走眼,对公司可能造成几十上百万的损失。
所以,一个负责任的面试官,做好准备,上来就应该给对方制造压力测试。你不要让他上来就介绍自己,你可以这么问:“我研究了您的简历,五年前我发现您做过这么一件事,如果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在今天重新做一次,你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看,这就是一个你可以提前准备,但对方很难提前准备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张嘴就来的,你得回到咱们的强准备公式里面,按照步骤去做准备。你得真的提前把对方的简历认认真真看了,你得真的能选出那个值得被讨论的工作经历。你也得知道对方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传递出什么信息能够对你有用,能够帮你实现你的沟通目标。
这就是高手过招,越是像面试、考察、竞聘这种关键时刻,拼的就是双方谁准备得更到位。
强准备这件事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试者要做准备,面试官要做更强的准备,你就是要比对方做得更好,你才能在沟通中拿到主动权。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有的人有特权,有的人好像比我们有更多的资源。
但是走到这个年龄,我发现其实能不能成事跟那些没什么关系,真正能成事的人,从一开始他就是更有心的人,有心人才能走到最后,笑到最后。
哪怕就是自我介绍,面试准备这些看起来很小的场景,我们也可以比别人花更多的心思。我愿意当个有心人比别人做更多的准备,那咱们在沟通中就能更出彩,就能拿到更多属于咱们自己的机会。
做一个有心人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