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第19节。上一节讲了臣事君尽礼是不对的,这一节孔老夫子就进一步明确臣事君要忠,而君使臣则以礼就可以了。
注意这里的用词:君对臣用了个“使”字,而臣对君用的却是“事”。明显的等级观念。有平等洁癖的人,你把君与臣理解为大集体与小团伙,也许心里会好过一点。
可惜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实践中,只利用并突出了上与下的等级观念,而有意无意弱化了圈子共同利益的成份。君与臣只注重了个体的上下等级,忘却了自身所背负圈子的厚重。只要了权利,丢去了责任。
臣事君不只能尽礼,恪守成礼以事君,是对个体的君负责。如果再往前走一点,就是巧言今色了,马屁精一个。
臣要对君负责,要对君所代表的大圈子负责,所以臣事君要以忠。怎么才是忠?要怎么个忠法?我就不展开了。
君使臣以礼,这才是这一节的重点。上对下,大对小,要大圈子对小圈子尽忠尽责,显然不适。君对于臣,只要严格按礼办事即可。
君对臣,首先要公正公平,对所有的臣要平等待之;第二要有章可巡,让下臣摸得着规迹,做事可预期;第三要一以贯之,而不让君的个体喜好来左右政事。如何来做到,严格按成礼办之即可。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级指挥下级,要严格按制度办事;下级为上级做事,要忠于整体的利益。这就是孔老天子理想中的政治体制。
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政府,屁股决定脑蛋,一把手除了看更上一级的脸嘴,基本按个人喜好行事。所有的规章制度,他想用就是制度,他不想用,就可以没有。一任领导一套方案,一任领导一班部下,无迹可巡。
而下级对上级唯唯诺诺,个个比巧言令色有过之而无不及,远远超越了尽礼二字。忠的是上级的脸面,忠的是自已的前途利益。
那么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这个君使臣,臣事君又是怎么个状况呢?我们继续往下学。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译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