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的力量
在开始这部分内容之前,我想请你思考几个问题。
你什么时候会感觉浑身充满能量,思维特别敏捷?
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好点子、好想法层出不穷,创造力十足?
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到特别的平静满足,感叹生活的美好?
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到自己非常积极主动,马上就想行动起来?
我们介绍了十种积极情绪,体验这些积极情绪除了能够让我们感到愉悦,还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上面的四个供你思考的小问题可以帮助你了解积极情绪的诸多益处。积极情绪到底有什么样的益处与功能,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的力量呢?
积极情绪开阔我们的视野与思维
吃完晚饭后,小明在自己的屋子里做数学作业,妈妈则在一旁边叠衣服边陪伴小明写作业。但是小明一直没动笔,而且时不时挠头。妈妈见此情况便过去询问怎么了。
原来是小明有好几道数学题不会做,所以才停笔思考。我们来看看两种不同类型的妈妈是如何对此做出反应的。
A:“这几道题你都不会做,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好,这几道题不是前两天老师刚讲过的知识点吗?肯定是你上课没好好听讲,真笨!我来教你,是这样的……”
B:“明明,是不是遇到难题不会做了?没关系,慢慢来不着急,好好想想题目想要考察什么知识点,或许你可以查查数学书。这样吧,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吃点水果,然后再来做剩下的几道题。”
如果你是小明,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妈妈?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B。哪一种类型的反应更有利于小明解决数学难题呢?我想大多数人也都会选择B的反应。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的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反应会引发小明不同的情绪,而不同的情绪又会对小明产生不同的影响。
A这种反应方式带有责问和训斥的味道,这会使得因遇到难题本就很苦恼的小明更加着急、紧张和难过。如此引发的消极情绪对小明解决数学难题非常不利,即使最后可能在妈妈的指导下做出来了,也并不是靠着小明自己的探索与思考解决的,而且小明心里也一定不好受。
而B的反应方式则完全不同。首先,B对小明表达了关切,让他不要着急,慢慢来。这就已经可以缓解小明由于不会做题带来的焦虑和失落了,随后B又给予了可能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对小明的关爱(先休息一会儿,吃点水果等),这种满带爱意与支持的回应更能激发小明的积极情绪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能够让思维变得灵活开阔,更有利于帮助小明做出数学难题。
这就是我们这部分内容要说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弗里德克森经过对积极情绪的多年研究,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build theory),该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的两大重要功能:扩展功能和建构功能。我们先来说说扩展功能。
积极情绪的扩展功能是指能够扩展个体即时的知—行范畴,包括拓展个体的意识、认知和实际行动的范围。在小明的例子中,B对他带有支持、鼓励与关爱的话语调动了小明的积极情绪,从而能够让他的思维更加开放灵活,更有可能去查阅数学书上的相关知识点,想出更多可以尝试的解题思路。而A那种带有责问与训斥意味的反馈则会催生出更多的消极情绪,会将小明卷进消极情绪的旋涡,思维会局限在难题上,越着急越不容易想出解题的思路。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遇到难题不会做时非常紧张,导致平时能够做出来的题也没法正确解答了,原因就在于他们被消极情绪局限了思维。
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适应生存而发展出来的。消极情绪与特定的行动倾向有密切联系,比如当你愤怒的时候你会想要攻击,当你恐惧的时候你则想要逃跑等。但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一般不伴随着特定的行动倾向,只有一般性的激活,如高兴、愉快伴随着无目的的激活,兴趣产生探索的倾向,个体通过探索、研究来整合新信息。经常带着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索,如观察植物,寻找小动物,并从这些探索行动中获得知识。
有研究表明,在团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整个团队充满积极情绪,比如愉悦、高兴、幽默等,那么这样的团队成员的思维就会更灵活、更开放,能够想出更多的好点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就是积极情绪的扩展功能。
积极情绪的缓释功能具有拓展认知—行动范畴的功能的积极情绪还可以缓释消极情绪对个体思维“窄化”的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积极情绪对消极情绪的“缓释效应”。可以将这一功能看作是扩展功能的衍生功能。积极情绪通过缓释作用能够解除消极情绪对个体身体和心理的束缚,使得个体思维更加开放,思考更不受局限。
积极情绪的缓释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压升高,积极情绪可以使躯体平静下来;二是积极情绪可以放松消极情绪对个体思维的局限和控制,促使个体主动探索思考和行动的新方法。
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双方都非常气愤,被消极情绪所控制,然后老师把两个人叫到办公室,用幽默的笑话把两个学生逗笑,由此两人产生了积极情绪,并且都得以平静下来,不再仅仅关注刚刚发生的负面事件,同时减少两个学生对他们之间矛盾的关注,从而使他们能更理性地思考问题,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调解。
前文中我们着重介绍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功能及其衍生出的缓释功能,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积极情绪的第二大功能——建构功能。
积极情绪帮助建构各类资源
消极情绪通过窄化知—行范畴使得个体在战斗或逃跑的情境中获益,这种好处是直接的、即时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功能即让个体的思维更加专注和开放,能够帮助个体建构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种获益是间接的和长期的。所以这种建构功能是在拓展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
总体来说,积极情绪具备惊人的建构功能,可以帮助个体建构包括生理资源(动作技能、健康)、智力资源(知识、理论)、社会资源(友情、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源(心理韧性、乐观)这四类资源(见图3-1)。这四类资源既包括个体内的资源,如增强心理韧性和生理恢复力,也包括个体间的资源,如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积极地参与活动。
[插图]
图3-1 积极情绪的建构功能
积极情绪建构智力资源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考生的紧张焦虑感会导致其本来会做的题也不会做了,这就会引起学生成绩的下滑。如果在考场上考生特别开心、快乐,他们的成绩会不会提高呢?
有学者就做了相关的研究。只不过不是在考试过程中引发考生们的积极情绪,而是在考试之前。研究者发现让学生在考试之前回想以前令他们快乐的事情,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会有所提升。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使学生们回想以前令他们快乐的事情,会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让学生们在考前思维更加开放和灵活,记忆力更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复习的内容。
积极情绪可以帮助我们建构智力资源。积极情绪开拓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维,使我们保持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经验,从而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更容易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兴趣能够激发孩子们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孩子总是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大人们应该积极培养孩子们这种天生的兴趣,因为它能保持孩子们思维的开放性,激发他们不断去探索,进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依托外在奖励才能进步的孩子,那些发自内心对知识感兴趣的孩子更能够积极有效地理解和整合学到的知识。
积极情绪帮助我们建构的这些智力资源,包括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并不是积极情绪一时的效果,这些效果会不断积累,产生持久性的变化,从而为我们建构长期的智力资源。
积极情绪建构生理资源
积极情绪帮助个体建构的生理资源主要包括动作技能与身体健康。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不仅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倾向于探索外界与实践行动,这种行动可以帮助个体习得一些必要的动作技能。例如,快乐可以促使玩耍行为的出现,有很多灵长类动物的幼崽在玩耍时经常尝试爬树,这一行为同样出现在它们成年后躲避捕食者时,可见积极情绪可以促使幼崽习得在它们成年后很有用的爬树技能。
孩子们经常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而这种积极情绪反过来又可以促使孩子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游戏当中,在游戏中他们的身体肌肉和心血管功能就会得到锻炼,同时他们也能够学会一些动作技能,比如奔跑、跳远,加强身体的爆发力与柔韧性的技能等,这些技能的习得可以帮助个体在未来从容应对困难和挑战(Fredrickson,1998)。
积极情绪不仅能够帮助个体习得动作技能,还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我们知道,生病会破坏我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并给我们带来消极情绪,因为生病时我们会体验到不舒服甚至痛苦。然而,科学家们发现,积极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那些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的个体发现自己更健康了,比如,他们的胃痛频率降低了,原因可能是生病带来的消极情绪被积极情绪缓释掉了,即积极情绪赶走了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他们感觉自己更加健康了。
积极情绪不仅能降低血压、减少疼痛,还能够提升睡眠质量,提高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加强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身体对压力的炎症反应。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建构个体的健康资源来延长个体的寿命。
积极情绪建构社会资源
想一想,你是喜欢与那些乐观开朗、笑口常开的人交朋友,还是喜欢跟那些悲观消极、整天愁眉苦脸的人交朋友?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与那些笑口常开的人交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积极情绪会感染我们,会让我们体验到开心快乐,从而与他们达到情绪上的共鸣。这样的人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即积极情绪会帮助他们跟更多人建立人际关系。
人类处于婴幼儿期时就懂得了如何与身边的人建立关系,婴幼儿的微笑可以通过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作用使大人们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使大人们更愿意与婴幼儿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结与依附关系(Santrock, 2011)。渐渐地,孩子发展出了社会性微笑,只对熟悉的人微笑,使得双方都体验到愉悦的积极情绪,从而维持并加强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就是我们的社会资源,包括与人建立友谊以及获得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积极情绪可以使我们保持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对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经常表达积极情绪的个体会拥有更多的吸引力,因为积极情绪具有感染力,你的快乐会点燃其他人的快乐,使得他人更愿意与你做朋友、一起共事,这是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过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有很多朋友,而有些人却几乎没有朋友。我们发现,快乐的人因为经常表达积极情绪,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与他交朋友或者建立合作关系。青少年和幼儿往往能在与他人一起玩耍和游戏时结交好朋友,这正是因为游戏的过程能激发双方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得游戏中的孩子们更加容易建立起友谊。
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积极情绪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的伴侣是我们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与友情、亲情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支持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伴侣之间经常分享彼此的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逗趣等可以有效加深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得双方能够一起建立重要的储备资源,以帮助彼此在未来渡过一些不可避免的困境。
积极情绪通过帮助个体更好地建立和维持各种关系来建构社会资源,比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伙伴关系等,这些关系都是个体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长期、稳固的关系会在个体遇到困难时为其提供资源与支持,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积极情绪建构心理资源
在面对逆境和失败的打击下,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快速地恢复到原有的状态甚至能经历创伤后成长?为什么有些人在打击之下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最终自暴自弃呢?
答案是前者拥有更多的心理资源,能够有效抵抗困难和挫折带来的压力。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强大的心理资源储备呢?积极情绪就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心理资源。
积极情绪建构的心理资源包括心理韧性、乐观和创造性等。积极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应对消极情绪,而开放且灵活的思维能够有效地整合上述三类资源(生理资源、智力资源、社会资源),从而使我们提升整体的心理资源,逐步提升心理的适应能力,更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积极情绪可以有效提高个体心理韧性的水平。韧性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反弹。心理韧性则是指在面对严重威胁时,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也指个体拥有一系列能力使得自己在遭受压力与危险时能够迅速恢复与成功应对的过程。
个体在受到压力与创伤的影响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陷入恶性循环。而积极情绪可以有效地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个体停止恶性循环,清除消极情绪的恶性影响,也让个体的血压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心理韧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心理资源,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个体建构这类资源。研究发现,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越多,个体的韧性水平就越高。在进行一次有许多听众的演讲过程中,那些拥有高水平心理韧性的个体比拥有低水平心理韧性的个体更能够从消极情绪里迅速而有效地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如心跳、血压等。这些具有较高水平心理韧性的个体尽管在演讲中也会感到紧张,但是他们也更能够享受演讲的过程,并能引发自身的愉悦体验。
积极情绪不仅可以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还能让个体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个体在面对问题、身陷困境时不仅能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也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从而能够想出更多的办法应对问题。积极情绪的扩展功能能够使得个体打开自己的眼界,拥有更加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在信息的收集上,还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上,积极情绪都能够让个体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下的困境。
长期来看,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个体建构各类资源:智力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学习新知识、解决棘手的问题,生理资源可以让个体发展各种技能、保持身体健康,社会资源则能让个体拥有长久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心理资源则帮助个体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与困难,保持开放乐观的心态,从而让个体获得蓬勃发展的人生。
在拓展建构理论里,拓展功能和建构功能之间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积极情绪的体验拓宽了个体的注意和认知,促进了个体有效地应对问题以及建构各种资源,而良好的应对问题的经验和资源的建构又可以带给个体更多的积极情绪。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向上的过程,通过这种向上过程的不断推进,个体不断得到锻炼和成长(如图3-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