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差不多是我们每个人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吧?相信我们每个人也都为了各自的目标努力过,有些人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成功,有些人却因失败而放弃甘于平庸,而更多人的努力似乎总是伴随各种困惑和疑虑,因见不到成效或达不到预期而陷入迷茫,看不清方向。我们总是一味用力却很少思考应怎样用力。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试等多方面,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这是《精进》这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提炼分享一下几个主要观点:
1.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发现和识别自己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也可以让别人关注到你优势的一面,别人的关注会令你更加自信。
我们总是说:不要总是跟别人比,做自己,只要比原先的自己更好就可以了。但现实世界中,短期的屏蔽可以,但长期无视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估或对差距视而不见,反而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
对于个人的发展,短板理论是不适用的,最有效的努力必须聚焦长板。特别是对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的年轻人,在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的一件事情上。专心做好,哪怕这件事看上去并不起眼。
2.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我这人有个问题,就是太多爱好,对爱好的事物又上手很快,所以哪个都想去尝试,结果因精力分散,哪样都算不上精通。对于这类人书中的阐述是这样的: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不专注,就可能永远在“缓慢起步期”徘徊,从A领域的起步期跳到B领域的起步期,再到C、D……但总也到不了快速提升期,更到不了高原期。这些人往往被起步期困住,而后果就是,你要和大量同样处在起步期的人竞争比较初级的职位,低门槛的行业,最终是低前景的工作。这就像挖了很多口很浅的井,结果一口井都没有水出来,白费功夫,真是醍醐灌顶!
人的才能发展是基于过往学习经验的积累,能力水平与专注时间呈上图S曲线特征,起步的低水平阶段,往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大多数人会止步于这个缓慢的起步期。
这张叠加了收入曲线的图,呈现的事实是,浅尝即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
那么,我有明显的能力短板怎么办呢?比如我自己的优势在于特别能像匠人那样精心于产品,但实在不善于营销,而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啊!我当然知道最好的方法是能找一个可以信任,同时又在我的短板领域非常精通擅长的合伙人,但这种事可遇不可求,在找到之前只能有意识去充电,尽量弥补短板,这无疑是相当吃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仍旧要将最主要精力放在发挥优势上,将其发挥至淋漓尽致!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而易见的优势,又有谁会愿意和你合作打怪呢?归根到底,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拥有真正拿的出手的强项,才能具备引来互补型高人的条件。
3.用相对少的是时间广泛涉猎,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最大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知识快速更迭,众多行业面临大洗牌,跨界、斜杠成为时下热点,那么这些与专注、坚持有矛盾吗?应该说专注并非是要把与主业无关的其他东西都屏蔽掉或抛诸脑后,专注是一种态度,专注的行动是富有技巧的,这里也需要做断舍离: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属于次要的事情按照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做就行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但也有些人可以做到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呀?不错,但这些人大多的情形是,他们首先花了几年的时间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并达到很高的水平,然后又转到投入另一领域,并将以往成功经验迁移至新领域中,相辅相成,再度达到高水准。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摆在我们面前有益的知识是无穷尽的,一旦我们做出学习某块知识的选择,必定意味着暂时无法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成本,那怎样才能在专注某个领域的同时,还能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呢?作者建议可选用“二八开”的时间投入方式,即将八成精力时间放在主业上,两成的精力可以完全放开自由的学习,去接触不同的领域,学习一些小而美的技能,尝试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等,捕捉发现潜在技能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最大化。
4.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难度”,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有挑战性的任务无论对于创造性,还是学习能力的激发,都是非常有效的刺激物。当我们经过某个难度的挑战反复训练后,个人能力得以提升,便会走入这类难度的“舒适区”,这时就要思考设计更有难度的挑战,随着这种挑战阶梯的不断构建,个人才能获得提升和飞跃。
5.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就会变得更好
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会变得更好。而事实证明,拥有这种“成长型心智特征”的人,确实能将变得更好的信念通过努力换回了变得更好的现实。
我们总是刚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急于要看到成果,患得患失,一时得不到成就感就会踟蹰不前。知乎上有句名言:“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们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他人天赋的差异上(客观上确实存在),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更聪明、更有才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