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真正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译文】
太尉王衍说:“我认为裴令公精明开朗,超越众人之上,那不是一般见识的人呀。如果人死了还能再活,我要和他为同一宗旨努力。”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话。
01 反思清谈,警示来者。
王衍平生喜爱夸夸其谈,没有留下什么名言,倒是临死前说出耐人寻味的话:“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天之步田地。”
王衍临死前,回头对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古人,假使不推崇浮华清谈,合力匡正挽救天下,还可以不至于到今天这步天地。”
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王衍这段话,既是对自己喜好清谈作出反思,也是对来者提出警示。
仔细思量,清谈误国并非王衍一个人的过错。
清谈,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期。
当时有很多太学生、士大夫评议朝政、针砭时弊,遭到把持朝政的宦官势力摧残与迫害,史称“党锢之祸”。
原为太学生领袖的郭泰,为了明哲保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
在言论禁锢之下,郭泰由清议转向清谈。
到了魏晋时期,尤其是司马氏集团执掌政权以后,“钳制舆论,镇压异己,不择手段,弄得社会紧张,气氛恐怖,道路以目”。
嵇康因为率性直言而招致杀身之祸,他的好友阮籍由于任诞谈玄得以安然无恙。
自阮籍之后,朝野上下盛行清谈之风,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清谈,不仅没有风险,而且名利双收,于是士人无不乐意为之。
不过,偌大的国家,仅靠司马家族是不行的,必须与士族共同治理,于是擅长清谈的名士纷纷进入朝廷任职,王衍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
王衍深知,清谈在当世颇有市场,一旦成为大腕,既为士林推崇,也会被朝廷看重,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所谓清谈,主要是谈玄。
王衍虽然以谈玄闻名,被当世奉为宗师,但名不副实。
史籍除了记述他推崇何晏、王弼“贵无”思想而反对裴頠“崇有”之说等寥寥数语,找不到他对玄学有什么贡献。
然而,善清谈者未必有治国理政能力,一旦把他们推上显要高位,终究会误事或误国。
清谈,虽能欺世盗名,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尤其是战争,战争不相信清谈与名气,只相信谋略与实力。
对此,王衍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当司马越去世众人推举他为统帅时,他坚决推辞。
可是,紧要关头,你不担当也得担当,谁叫你平时名声那么响。
可惜,王衍毫无军事才能,当统帅不到一个月,就中了石勒的埋伏,把西晋的本钱败得精光。
死一个王衍其实无关紧要,问题在于,十万晋军主力毁在他手里,直接导致西晋的灭亡。
所以,后人每每提起这段往事,总会发出王衍清谈误国的感叹。
西晋灭亡,后世认为名流显宦沉溺清谈、荒职废务是主要原因。
而王衍,正是首当其冲的罪魁。这样的论断,有三处评价最为出名。
第一、王衍总角造访山涛,与之相谈,山涛嗟叹良久,目送他离去,说:“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
还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山涛就看出王衍有让全国老百姓遭殃的端倪。
第二、为王衍被石勒俘虏,在遭遇生命危机时为自己狡辩,被石勒怒斥:“君名盖四海,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王衍被俘虏时,司职太尉。
石勒认为他掌管军政大权,不能保存国家,罪无可逃。
第三、为桓温北伐,登高而叹:“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晋室南渡半个世纪后,桓温北伐,王衍仍旧是前朝覆亡被问责的首要对象。
无论生前身后,王衍逃脱不了西晋灭亡的口诛笔伐。
事实真是如此吗?
02 坐而清谈,崇尚虚无,真的能使国家败亡覆灭?
我们不否认空谈废务对国家经营的负面作用,但反对将其害处无限扩大。
特别是,夸张清谈误国作用的目的,在于替某些人掩过遮羞。
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
中国古人习惯为尊者讳。
皇帝有什么错误,不能指出和谈论。
实在要评论了,只能找替罪羔羊。
把皇帝的错误,一股脑塞到他头上。
祸害天下者,乃为臣者之罪,与皇上无干。
王衍,正是那个替人当挡箭牌的人。
真正祸害国家,埋下战乱隐患,令天下百姓遭殃、民族蒙受羞辱的人,是晋武帝司马炎家族和他那帮受宠功臣。
司马炎在建国之初,就埋下天下大乱的三大祸根,其中每一条,都可导致国家败乱,三条毕集一时。
第一条祸根,是恢复封建制,也称"分封制"。
司马氏以欺负曹家孤儿寡母,盗取天下。
为防止他人效仿,永保司马家万世江山,司马炎解除州郡兵权,分封诸王镇守四方。
凡大国将兵五千,中国将兵三千,小国将兵一千五百。
把国家的军事力量,操控在司马一家手中。
却不知皇室诸人,个个以天潢贵胄自命。
手中有了军队,野心膨胀,遂有争夺权力乃至皇位的妄想。
司马炎死后,中国陷入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中。
司马诸王称兵临朝,骨肉相残。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把那皇上储君轮流做,全然不顾生灵涂炭、社稷福祉。
司马家的内讧,耗尽中国的财富和军力,遂给匈奴可乘之机。
两京陷落敌手,两君青衣行酒,岂不是咎由自取?
封建制为上古制度,不适行于大一统国家,已是非常明白的事。
刘邦反项羽之道,先剪除异姓王,再剪除同姓王,所以能保有数百年江山。
曹魏遭逢乱世,明帝英年早逝,给司马氏窃权之机。
没想到司马炎一统中国之后,处处以小人之心计量,害怕家族夺取皇权的故技被重演。
因此天听独断,逆流而行,重启封建之制。
中原百年祸乱、夷狄横行,不正是司马炎导其祸源?
第二条祸根,是选择弱智继承人。
皇位继承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秀的继承人,可以开创预想之外的繁荣。
中等的继承人,可以继承和维持现有基业。
可司马炎,偏偏选择了一个弱智来当皇帝。
和峤有劝谏:“恐太子不了陛下家事。”他不听。
卫瓘抚摸他的龙椅,叹息:“此座可惜。”他假装听不明。
张华回答:“明德至亲,莫如齐王。”被外放幽州。
作为一个有正常智商的人,晋武帝看不出太子弱智,甘受妇人奸佞荧惑,让人费解。
弱智黄袍加身,祸害甚于暴君登基,暴君祸害,无非一人之不喜,弱智甘为傀儡,被轮番摆弄,逞意得志的,何止一人?八王相戮,自是司马家事。但天下百姓无辜受殃,中原大地被五胡肆马蹂躏,能不追究肇端者的责任吗?
第三条祸根是开启荒淫奢侈、法纪废弛之风。
何曾对儿子说:“国家应天受禅,创业垂统,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诒厥身谋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司马炎统一中国之后,再无心治理国家,专图满足淫欲之望。
下诏征集天下美女五千人,以充后宫。一时满院娇芳,无从择取。遂驾羊车,随其所止而定侍寝。
王济和石崇斗富,司马炎非但不制止,还自得其乐参与。
皇帝导其风,臣下顺其势。
何曾、和峤,“日费万钱,无从下箸”。
王戎爱财如命,常手持牙筹计家财。
作为开国君主,司马炎非但没有旰食宵衣,日理万机,谋划万世宪章;反而以身表率,开启腐败荒淫的风气。
司马炎不务正业,属下有样学样。
荀勖担任中书监,自己不办事,让儿子荀组代起“书诏草”。
华廙担任中书监,借口保密,也让儿子华荟起诏书。
这种只挂其职、不任其事的作风延续下来,晋惠帝时,傅祇担任中书监,同样让儿子傅畅“书启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据此可推知下面官吏如何行事。
更嚣张跋扈的是,石崇身为荆州刺史,为了聚敛钱财,竟然劫掠行旅。
以官做贼,知法犯法,可谓无法无天。
如此国家,能不灭亡,才岂有此理。
因此,西晋灭亡,在司马炎“应天受禅,创业垂统”时已埋下祸根。
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不过祸患暴发而已。造成“神州陆沉,百年丘墟”,是司马炎犯下的大罪。
其宠臣如贾充、荀勖、王浑、何曾、和峤、王济、王戎等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
我们之所以那么严厉地追究责任,是因为他们建立的西晋王朝,是一个没有给华夏民族带来什么文明贡献的政权,但却给这个民族带来莫大的灾难和耻辱。
王衍的最大罪过是“祖尚虚诞”,荒职废务,而且,他还是人们效仿的对象。
可是,对照前述所言三条祸根,别人是实打实地跟权力和兴衰有联系,而这边厢却看不出跟国家灭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即使清谈对国家经营有负面作用,王衍也不是开风气的人,荀勖、华廙、傅祇尸位素餐,哪个不在他前面?
王衍只是在八王之乱中后期,才进入权力中枢,他也只一个是徒手书生而已,受制齐王冏、成都王颖、东海王越。
只不过后来,那些王都死光了,王衍才被推出来。
想不通这样一个人,竟要承担西晋灭亡的最大责任?
我们替王衍辩解,并非要帮他开罪。
王衍空口虚谈,私谋己利,曲媚石勒,都是值得批评和鄙夷的。
只是,要承担西晋灭亡的责任,恐怕他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还原事实,探求真相,是我们努力寻求的。
苏辙说:“何晏、邓飏导其(玄学)源,阮籍父子涨其流,而王衍兄弟卒以乱天下。”
其实,玄谈和文章乃虚务,何曾兴旺过国家,也何曾覆亡过国家。
【评价】
陶弘景: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