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把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又重新阅读了一遍,这是第几次阅读它,已记不得,但我想应该超过三遍。
随着阅历和见识的提升,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王小波是一个有趣的人,这当然是因为他的文章皆具有幽默之风。
一个个荒诞不经、毫无逻辑的事情,经过他有趣的文笔,让人忍俊不禁,仿佛吃了自己钟爱的麻辣烫,喝了几口荡气回肠的粮食酒,大呼“过瘾,过瘾!”
在这部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叫《花剌子模信使问题》,讲到古时候中亚有这么一个国家,凡是给它的皇帝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和赏赐,凡是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这样一来导致信使越来越滑头,皇帝当然听到的都是好消息,然而花剌子模国却走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在杂文集中,王小波对于东西方哲学做了理性睿智的对比。
在东方的这些哲人里面,他把自己归为墨子的门徒,我们都知道他是学数学的,喜欢做数学题和逻辑思辨。
他说孔孟主张“仁爱”,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往自然科学方面思考;而西方的哲学家除了是文学家、诗人,他们更是自然科学家,擅长数学,物理和逻辑思维。
这就导致自秦汉以来,我们的学者一直都做孔孟的留声机,把他们说的话背得滚瓜烂熟,只要提出某一段话,就有人摇晃着脑袋背出是哪本书里面的第几行,却没有朝着近代的工业革命,即自然科学的道路发展,直到现在,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我们的软肋。
他认为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荒唐可耻的行为,这些行为钳制了聪明的中国人思维的发展。
这一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我们的学生在背诵语文、历史、政治方面,能力都很强,然而数理化特别差,理科能考及格的寥寥无几。
王小波的每一篇杂文都充满了理性和智慧,如果遇见了不善于动脑筋、且懒惰的人,恐怕他会看得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