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过去了,原本积蓄的灵感因电脑罢工而被迫停止。许久不写文,有些手生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许多“有感而发”,然而真正到写的时候,却又无从下手,想想,还是先以本职工作为首,写写教学上小事吧。
上一篇《暹粒教学笔记 (一)》着重写看见的问题,以大多学生为例,此次,我准备以单独的个体为例,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
一,第一名的焦虑
案例背景:该学生A为中文学校二年级学生,性别男,年龄16岁,柬校读十年级。家住金边,寄住在暹粒的叔叔家。成绩优异,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是大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然而,在带了他一个学期以后,我发觉了他身上一些显著又容易被众人忽视的问题。下面就来说说该生的问题所在。
最开始接触这个班,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是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年龄太小,年龄大的学生汉语水平又不好,所以我上课基本靠演和画。并反复强化课堂用语。A和其他学生不太一样,他的叔叔是中文导游,在柬埔寨,中文导游属于高收入职业。由于此影响,他家对中文学习十分重视。而他本人也力求每次考试第一名,前文提到,柬埔寨的小孩子每天要上三种学校,柬文,英文和中文。但是这个小孩只学两种,柬文学校,和两所中文学校。一所是孔子学院,一所是我所在的中文学校。因此,A的中文水平相较于同年级的学生较高,也爱与老师说话。刚在二年级开课,整个班基本上只有他能与我交流,讲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他也会帮我翻译给其他同学,自然而然,我便任命他为我的班长,毕竟小帮手总要找一个能听懂话的孩子。 慢慢的,我与他的接触久越来越多。
前半个学期一切顺利,他无论是在华文,常识,数学等方面都是第一名。自然而然,期中考试也稳居宝座。然而,下个学期开始,柬校开学,因此,他的上课时间从上午调至下午。离开了他的好朋友们,从此开始他上课便有些心不在焉,A平时喜欢和女孩子玩,我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情感有些细腻,大概是舍不得上午班的好朋友吧。因此,我加多了对他的关注,课间也会找他聊天,Facebook上也常互动。
但不止我一个老师,许多老师也跟我反映该生上课爱玩手机,开小差,要不就是发呆。几次小测下来,他的成绩不如从前,从数学开始掉,一次考不好,一科考不好便无比焦虑,常问我下一次考试时什么时候,希望快点进行下一次考试,好把失掉的分数补回来(学校的最终的名次是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来排列的。)按理说学生的学习劲头这么足,做老师的应该该开心,但我看着他的状态,始终开心不起来。从几个方面,我能感觉的他的情况越发糟糕:
1,上课总是陷入自己的世界,好不容易喊醒的过来第一句时是:老师,我想上厕所。然后拿着手机跑出去。
2,每天问无数遍“老师,什么时候考试?”
3,每天叫头痛,每天说自己不开心。
4,每天问我:“H上一次考了多少分?(H是我们班的第二名)”
5,课间坐在操场默默抹眼泪。因为拼音老师总是扣他的分,而拒绝上课,苦苦哀求我放他回家。
6,不能忍受自己在考试中犯下的错误,例如有一次,他在数学考试中错了一个题,非让数学老师给他把分数改回来,理由是,他背的是笔记上的题目,但数学老师却在题目中改了一个数字。(该校考试题目全部从笔记中出)
7,时时刻刻计算自己的分数,时时刻刻计算第二名的分数。
8,喜欢转牛角尖
······
当时我看着这孩子的状态,感觉他就快走火入魔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曾找他详谈过几次。可依旧不能改变他心里对于第一名的执念。 最后我实在没辙了,只好硬着头皮,姑且让他失败一次,失败一次就知道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这么多年我也是在大大小小的失败里练就了一脸厚脸皮不怕零分的本事。于是,我停止与他的交谈,姑且放任他如此,让他考试,期末考试结束,众望所归,他从第一名跌至第二名。虽然不用上课了,但我依旧时刻注意他的动态,一开始,他还是有些拒绝接受的,领成绩册的那天,他打电话问我可不可以不来,我说“你自己决定”。 领成绩册的后一天,他悄悄来把成绩册领走了。之后就没有消息了。
在写这篇文章时,他终于来找我聊天了,聊些有的没的,但能感觉到,他没有在成绩的怪圈里打转,没有从此抑郁,Facebook上也看见了他刚post的久违的笑脸。
总结:对于处理学生,尤其是第一名的执念这种问题,我没什么经验,毕竟从来没做过第一名,不知道第一名在想什么,但从他们的脆弱和抗压能力低下来看,根源还是来自周围的老师同学家人,家人灌输以考第一名的理念,老师鼓励与强化这种观念,同学们的盲目崇拜,这些种种赋予第一名是不是无上的光荣,而是无限的压力。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就要追求以后更多次的第一名。第一名会认为,一旦不做第一名,来自身边的这些“宠爱”统统都会消失。然而在众人推崇崇拜第一名的时,鲜有人能看见第一名的焦虑,那是一种孤独的,无助的焦虑。无人能懂。当他们求助身边的人时,每一个人给他们的反馈都是“加油,你一定可以做第一名!”。我一开始也是这么安慰他的,可循环往复几次以后,我发觉这时在把学生往火坑里推。于是我改变战略,表面上,我显得对他不那么上心,在能控制的范围内,让他小小的失败一次。并适当转移注意力。下个学期我不带他了,不知我种下的这颗种子能不能在别的老师手里发芽。今天与他说了两句,感觉到,好像我故意设计的那一次小小的失败,对他并未造成什么毁灭性的影响。如此,我便放心了。
教育不应该一昧地鼓励学生向上向上向上,适当地给予失败,让学生的可塑性与柔韧度都能有所增加。抗压能力,不正是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缺失的东西吗?
二,快乐的第二名
基于对上述第一名的观察,我在各个班都有所注意,是否会有同样的困扰上门来叨扰我的学生。索性我的六年级班学生还算理智。在二年级班的其他学生身上,也没有所察觉。反而更多的,是惊喜的发现。这份惊喜来源于二年级班的第二名。一个可爱的小男生。案例背景:该生H年龄16,性别男,柬校十年级,迷恋手机游戏(但收放自如),语言能力过硬,逻辑思维不错。在数学,华文方面较为突出。从来不死记硬背,更习惯活学活用。
刚开始见H时,还是一个害羞的小男生,但在班里年龄较大,所以略成熟,不怎么说话。接手他们班之前,该班从未接触过中文老师,因此H虽积蓄了一身说汉语的“洪荒之力”,依旧未能被发掘出来。但是,在之后渐渐和我混熟了以后,H的语言能力被激发,加上我经常命令他做事,一来二去,这小孩说起话来管都管不住,还常常现学现卖,课上怼我的功力大增。其实H最吸引我的地方,不在于他的能力,而在于他的心态,最开始的半个学期,他一直都稳居第二名的宝座,每天给老师的感觉都非常轻松,“没心没肺”地学,不死记硬背,错了就改正,不钻牛角尖。
我曾经问过他:“H,如果这次你又考了第二名,会不会伤心?” 。
他:“不会,会开心!”
我:“爸爸妈妈要你考第一名吗?”
他:“没有,不要。” 。
我:“那如果你考最后一名,爸爸妈妈会打你吗?”
他:“会打!”
短短几句对话,他的家庭教育可见一斑,父母并未要求他必须考第一名,除去了这样的压力,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可以自由发挥,只要不考最后一名,他就是胜利。于是,他边玩边学,有时会看见他在课间聚众(召集一大群我们班的小朋友)玩手机游戏,有时,又能看见他刻苦地写作业,没有压力,“没心没肺”地学习,自由自在地玩耍,他可以算是班级里最会现学现用的学生。但我从未在他的身上找见死记硬背的影子。经常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带着班里的小朋友撩老师。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法一口气可劲说了一遍,还变着法儿套着以前学习的句子。 就这样,他边学边玩,在期末拿到了第一名。几乎每科都接近满分。
总结:在H身上,我并不止于教他,更多的是他教会我许多。从小崇尚死记硬背的我,从未有片刻去观察过真正会学习的人是怎样学习的。当然,现在回想,在中国那样的大环境下,有这样的学生,但是很少。至少在我身边,未出现过。H的灵活程度超乎我的想象,在教育体系落后,教材落后,考试制度落后的环境下,他能把汉语学到听说读写都十分出众,这一点是值得我钦佩的。我仔细分析过他,在班里,大多汉语好的孩子都是家人中有一方是中国人或会汉语的。但H的父母不会汉语,靠的是他自己的悟性和努力。他没有上两所汉语学校,唯一认识的中国人是我,作业简单做一做,练习仅限于在学校和我的对话。读书时我听过一句话:“真正会学习的人是不需要补课的。”我总不以为意,现在才明白,这话说得没毛病。要求多了,压力大了,自然不能自由发挥。人脑其实是有无限的能力的,只是我们习惯于灌输太多,赋予太多的责任,它担惊受怕了,有所畏惧了,便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潜力是需要空间的,H的父母在教育上,给了他足够的空间,也规定了底线,在可控的范围内,他挖掘出自己的潜力,由此,事半功倍。多余的时间当然打打游戏也不为过。
之后,我对我的学生,要求也慢慢地降低,只要他们能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给与反馈。不及格的学生,我也会给与拥抱,虽然他们听不懂,但勇气和自由,是短时间内我能最大限度教给学生的最值钱的东西。
没心没肺地学习吧,自由自在地玩吧,大考大玩,原以为只是句玩笑话,现在明白了,古人可真智慧!
三,发现的闪光点
这段是关于人们观念中的“差生”。
学霸很少,但“差生”哪里都有。我给“差生”打上了双引号,因为,那只是世人对他们的浅俗看法。在我看来,每个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只是,有些孩子的闪光点并不符合大人的要求,因此,他们总是被忽视。
我要说的第一个孩子,名为J,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话不说,反应力非常慢,写字速度也是别人的十分之一,所以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一开始,我对这个孩子时十分的恼火。总是课后把她留下来写作业,与她交流也得不到任何反馈,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听懂。考试也不太理想,我拿这个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
转机是在有一次,我安排打扫卫生的学生放学跑了,留一大堆垃圾给我,我也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这时,在门口等爸爸妈妈的J看见我,也跑进来,默默地拿起扫帚跟我一起扫地。小小的她还没有扫帚高,她的力气也扫不动地上的大堆垃圾,看我穿梭在桌子板凳之间很吃力(我们学校的桌子板凳时连在一起的)于是便跳上板凳,徒手把角落里的垃圾捡出来。小小的她游走在桌子椅子之间,比我灵活许多。等我们都扫完以后,她又默默地背上书包,一句话也不说,坐在门口等爸爸妈妈。从此以后,我开始借扫地的时间,跟她说些有的没的,有时时表扬,有时时开玩笑,我不知道她是否能听懂,但每次和她对话我都故意将语气缓和下来,表扬更多,还会悄悄给一点小奖励。渐渐的,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她的笔记开始大变样,不仅能赶上进度,而且字越写越好。上课也能跟着我的节奏,虽然自主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但只要我让她读书,她必会大声地读出来。不标准,但是足以证明她开始听懂我的话了。我为这一点点的变化暗喜。终于,在反复强化,反复复习后,期末考试中她拿到了及格的分数。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虽然加上平时成绩,她还是倒数,但她的进步在我看来,是巨大的。
这个孩子,闪光点在于乐于助人,不怕脏不怕累,默默地帮助老师。她的少言寡语,总是惹得老师们的不满,但在发现了她这样一个优点后,我便从此着手,找到借口给她反馈,也许以前她也给过老师反馈,只是大人们察觉不到。在打扫卫生这一件小事上,她的反馈源源不断,我在其间感受到,她其实是能听懂中文的,也愿意和老师交流,只是,缺少勇气和鼓励。
总结:我在想,有时候,遇到问题学生,老师是不是应该反思,到底是学生有问题,还是老师的眼睛被蒙蔽了。
四,其实他很努力
上面说的“差生”,接下来要谈的是“问题学生”。
案例背景:学生Z,年龄八九岁,性别男,有一个妹妹,父亲年迈,固执强势。Z从一年级开始,就是众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不管怎么教,都无法使他明白,考试也总是教白卷。每每让留级,他的父亲就会跑到学校拉着校领导瞎扯一通,一扯就是大半天。后来,校领导也怕了,便让他升级,一直将就到了二下。接到了我的手上,我接这个班时,许多老师就提醒过我不要管这个孩子,基本上属于放弃的态度。我嘴上应着“好的好的”。但心里还是有一股倔劲,不想还没试过就放弃。 于是,我开始了和这孩子漫长的“博弈”。
一开始,为了管好他,我把他调在第二排,坐在我的眼皮底下,便于好好观察他的状态。几次课下来,我发觉,这孩子容易开小差,属于注意力不集中那一类的。但这样的孩子在国内也很多,不足为怪。慢慢的,从作业和考试中,我发现了他的问题所在:
1、书写上的问题很大,字不规范,基本上算是班里最差的。
2、听说上,不懂拼音。听不懂中文,也读不出来。
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行,也难怪他时班级最差了。我试着找原因,找了一次他作业写得最糟糕的时候,把他找来问话,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写字?” 他:“笔不好写”(班里学生帮我翻译的。) 我于是给了他一支自动铅笔,让他回去好好写字。然而才好了两天,字又退化回去了。我又把他找来问话,他借口手痛。当时我时气得没什么话说,草草警告了事。后来在读课文过程中,我又发现他跟不上节奏,课间找来单独读,一个字都读不出来。由此看得出来,他的拼音是一点都不会。于是,我又给他开小灶,课间补拼音,然而,进行了两周,我便失去了耐心。几乎要放弃,在一次调座位时,我将他调到了倒数第二排,当时已有些要放弃的念头。不过Z自从到了后排,竟然开始努力,一次收上来他的作业,字一个一个写得十分认真,在课堂上也及时给我反馈,叫起来读书也能读下去,复习的时候,把答案一个一个写好给我检查。我当时面上没什么变化,心里大大的惊讶。其实这孩子,什么都懂,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愿意表现出来。看着他越做越好,我也及时夸他给他表扬。那段时间,班里的学生出奇地乖,每天上课我简直是如沐春风!我以为Z会一直好下去,但没想到在期末考试中,他依旧拒绝回答试题,交给我一张白卷。我知道他的能力不止于此,但他只告诉我:“不会写,不懂”。最后不出所料,他是我们班垫底。
总结:作为他的班主任,我能感受到,当我准备忽视他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努力,但,以前的许多次考试,让他心里产生恐惧,本能地认为自己就是不会写,不管平时练习写得有多好,众多老师给他的反馈一直是“你就是一个问题学生,你就是不会写试卷,你就只能交白卷。”因此,在面对考试时,潜意识告诉他不会写,他便暂时性地忘记了自己的能力。可惜我发现得太晚,未能在最后给他拉回来。下个学期,如果我还能带他,定要使出各种办法扭转局面。没有一个孩子应该被放弃。
后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过一段时间就总结的习惯,在脑子里过一遍近期的生活,反思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错。然后变成文字。感觉特爽。大概是从来柬埔寨开始的吧,毕竟天天混在学生堆里,没有时间思考,便只好堆起来抽一段时间来专门思考。也算是一种brainstorm了吧。顺一顺思路,果真觉得清新许多。这一次的总结早就该做的,只是电脑坏了,搁置了许久。这一次的总结抽取了二年级班的几个独具特色的学生,但我的小宝贝们其实个个都十分有个性,奈何班级基数太大,一个个写是写不完的。其实有时候,真的好想仔细地写一写每个学生,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不一样的鲜活的个体,有不一样的生命历程,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梦想。慢慢来吧,据说下个学期我还带他们,若是这样,真的就太好了。
最后,说说成绩,我对学生的成绩一向不看重,因为教育的局限,学校里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的真实水平,但为了交差,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之余,成绩上依旧不得疏忽,毕竟校领导看的是结果。我原以为我的敷衍了事,成绩结果不会太好,但求看得过去就好。然而期末成绩出乎意料地好。期末参考人数80+,100分就有十三个,不及格仅有四个。上交成绩的时候我特紧张,生怕校长怀疑我造假。怕归怕,还是为我们学生们感到开心,记得刚接手他们的时候,一次小测,90+人,及格的十个不到,为此我苦恼了好些时日。要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吧,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曾经艾力就说过:提高语言水平和提高考试水平是有本质性的差别的。考试成绩好不代表语言水平好。但语言水平好,考试成绩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想通了这点,在教学上,也就有了无所畏惧的动力和方向。掌握能力,比拿到100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