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山海笔记⑾ 北戴河的熟悉

这是去年十一月底,山海关两日游的最后一篇,也啰里啰唆地写了小十篇的样子,我们该回家,只是车子还要充电,好巧,中间经过北戴河。

《山海笔记》是我今年要完成的大工程,记述我曾经的辽西之旅。山海关是其中的第一站,碰巧我和同同去年又去了那里,因而写得有些浓墨重彩。而曾经的那个辽西之旅中,除了山海关,我们还一路向东,去了葫芦岛、锦州和盘锦。那趟旅行在许久前就已经完成了,有些当时已经粗糙写就,需要打磨,有些连构思都没有,需要琢磨。这都需要消费时间,需要时间去思考它写作它,需要时间去查检资料阅读书籍,总之山海关起了个头,又有一个执念草儿一般地种下,这一年又要为它忙碌着,辛苦着,也烦恼着,快乐着。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十一月底的凉意,影响不到车内人的闲散心情。在去往北戴河的路上,我和同同感慨,“对这个城市竟觉得在情感上很熟悉”。

同同已到了思考和抵触的年纪,因而不客气地对我说,“您这么说,就感觉不熟悉”。他说得对,所谓情感,即是时间积累的产物,是漫长时间流逝中的沉淀。“熟悉”自然也是时间沉淀的产物,只是有些积淀却已久远,遥远得让人依稀记得它,却也记不大清楚它的样貌了。

我之所以熟悉那里,是因为学生时代经常去到那里。

那时妈妈是老师,工作在一所很普通的学校。是老师自然会有暑假,那个时代的学校,会经常组织老师疗养。只是学校很普通,也意味着经费很有限,去不到太远的地方。而我那时还是,让母亲出远门放不下心的适龄儿童,因而有幸陪同母亲去过许多不太远的疗养胜地。这里的“许多”不代表去的地方许多,只是去的次数许多,而那个不太远的疗养胜地,基本都是北戴河。

那时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长时间出去玩,多半被叫做疗养。你看“游”是自由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养”就没那多挑选,只能在一个地方呆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走就走的基础是自费,而去一个地方呆着还不能嫌弃的基础是公费。

其实那时能被列入疗养名录的青山秀水也不是很多,而北京周边不缺青山,大家对避暑胜地的想象,基本就是“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其实这样的避暑胜地,在北方无非是大连、青岛、烟台、北戴河这几个地方。尽管与北京都仅隔着一个省份,但显然大连、青岛和烟台都太奢侈了,即便她们去到那里开会,也是不让带家属的。如此种种条件的羁绊,那个小小的我能有幸光顾的避暑胜地,就只剩下北戴河了。

我在那个年龄里,去过多次北戴河,因而感觉对那里很熟悉,以至有些抵触。而当我真的有了说走就走的自由后,便是天然地排斥那里,就像磁铁的N极对抗着S极。而今一晃又是几十年过去了,我发现,我曾经熟悉的地方,也不那么熟悉了。既然不熟悉了,就可以去那里旅行了。

这次时节尽管已入初冬,却突然想去北戴河看海。而我们又该去北戴河的什么地方去看海呢?我在开车,同同在手机地图上检索滨海的充电站,他提到了鸽子窝。他的网名叫做小乐鸽,因而觉得鸽子窝好亲切。

虽然有些后知后觉,但我却也对那个地名很熟悉的,我们那时去北戴河海滩,基本就集中在鸽子窝附近。我就在那里,尾随在母亲和诸多叔叔阿姨的身后,在那里看大海,看海上的日出日落。我在那里,和同我年龄相差不大的男孩女孩一起,就穿着泳衣泳裤,跑过街道、跑过人群,奔向大海。

那时,我也觉得,鸽子窝这个名字,好亲切。

而我们将车子充上电,沿着鸟类博物馆后边的木栈道,走进到那个公园时,清冷的海风扑面而来,这里不再是喧嚣热闹的避暑胜地,这里只剩下了海。

这里根本找不到我的熟悉了,我对大海,已然很陌生了。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山海笔记》精彩推荐:

『云 . 游』山海笔记⑧ 老龙头的记忆

『云 . 游』山海笔记⑩ 山海关与1644

『云 . 游』山海笔记⑿ 从北戴河到锦州


《扬州慢》推荐阅读:

『云 . 游』扬州慢③ 小巷子里的旧曲新词

【文字之光】扬州慢⑦ 小苑春深

【文字之光】扬州慢⑿ 两座失意的巅峰

『云 . 游』扬州慢(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