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北京沿G1京沈高速东去,这条路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就像是贴着燕山画出来的,但实际上,到唐山之前我们是见不到燕山的。
不过过了唐山,燕山山脉的茫茫群山,便从道路北侧时断时续地逼了过来。
越临近东部的渤海湾,那山也便越发地迫近,似乎路是在奔袭,山是在阻拦。然而最终山放弃了阻挡的努力,因为山的尽头还有海。在山海之间有片局促狭窄的平原,路到了这里,就遇到了那个位于山海之间的城市——秦皇岛。
唐山到秦皇岛这一路上看到的山,其实是燕山山脉东缘和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松岭山诸列山脉的南端汇集到一处,挤出的一个山地。你也可以理解为包围蒙古高原南缘和东缘的诸列山脉,所汇集出的那个东南角,秦皇岛就在那个角上。而从那个山的角开始,一直到辽宁锦州有长达185公里的走廊地带,形成宽不过15公里,窄时不到8公里山海对峙的狭窄平原。或者也可以说是蒙古高原东南山地,欲伸进渤海时而产生了长达185公里的狭长滩涂,这里是山与海间的夹缝。
那条夹缝在地理上也有个名称叫做辽西走廊。辽西走廊西依的那道山脉,就是从秦皇岛延伸到朝阳的松岭山。
我们行程的第一天,波在北戴河订了酒店,那时已是金秋十月,天有凉意。虽然我们到了观海胜地,但我们不怎么想去看海。波也就由着我,去寻找我喜欢的古迹,因而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就去了九门口长城。
去到九门口,车就得开过北戴河,甚至开出秦皇岛,我们在东戴河收费站下了京沈高速。路走到这里,在明清时就已经可以叫做出关了。而现在的这里,也已经出了河北地界,进到了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境内。
下高速后,车子开上址九线,这是一条东南向西北走向的县级公路,一头的“址”指代哪里我说不清楚,或是止锚湾吧?另一头的“九”我能说清楚,那一定是九门口。就如刚刚说过的,辽西走廊是山海间挟持的狭窄平原,而京沈高速在平原贴山的一侧,因而我们一上了址九线,也就一头扎进了松岭山脉之中。
这里是高山余脉,广阔的蒙古高原到这里已然是强弩之末,因而那山的山势并不高峻。那山峰峦起伏,林色苍翠,却有几分姿色,山上的植被多为松树,我想这也是松岭得名的由来吧。车过李家堡中学后就跨过了九江河,其后的路便一直沿着那条河溯流而上,直到到达八公里外的九门口长城。
02
九门口长城是一个水关长城,它最为突出的九座关门,就是跨九江河建造的。这段长城在2002年做为长城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东北地区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在1985年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1987年首批申遗中,长城就加入到了《世遗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起先我还以为长城是全线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但显然不是,九门口长城就是例外,而原因自然是保护失当。
1996年以后,当地政府对九门口长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维修、扩建、改造,关停了周边的污染企业,耗资百万修缮恢复了“一片石”自然景观。也正因为当地的努力,九门口长城才做为长城大家庭的一员,于2002年被列入世遗名录。
当地政府所恢复的那个“一片石”景观,在历史上也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号的,明代的九门口,又被称为一片石关。明末清初的那场决定明、清、大顺三个王朝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在很长时间里,也被叫做为一片石之战,因而网上也总流传着,“李自成兵败一片石”的说法。
而我们从北京驱车几个小时赶赴这里,也正是仰慕这里的古战场而来的,
那个被当地宣传得神乎其神的水上长城,一进景区就看到了,它就是跨越九江河的一段城墙,一字排开地修筑了九座关门。说是关门,门两侧的墙体更像是桥墩,因而那段城墙又叫过河城桥。
那里城高10米,每座水门高7米,宽5米,水门之间的城墙有船头一样的尖锐凸起,用以抵御流水的冲击以保护桥墩,这样的设计许多古桥上都有,比如卢沟桥和洛阳桥,但对于城墙来讲它还是很特殊的。从城下来看九门,就如数条雄伟的战舰列队水面之上,整装待发。
而登上高高的城墙之后,这里又变身为一座平坦的桥,飞跨百米大河的雄伟的桥。九门口所在的位置,地处两座高山间的谷地,浩浩荡荡的九江河就在山谷中蜿蜒流淌。长城就从两侧的高山上爬下,如两条口渴的龙寻到了河边,不过它们并未在河边止步,而是在河上拧在了一起。
为什么要修建九门口长城呢?
我起先以为这里是水关,既是关隘,必卡商道,这里也有河流连接大海似乎很便于通商。但我忽略了一点,在明代的中晚期,这里始终处于一种战争状态,即便有物资交流也是会直接通过陆路走山海关的。
而松岭山上的河流又基本都是流向渤海的短河流,这种河流有一个特点,一旦山区暴雨,周围山地就会像漏斗一样承接降水,然后汇集到山谷河流中,形成突发洪水。
绥中地区莅临渤海湾,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雨量充沛,非常容易爆发山洪。九门口长城就处在夏季多雨的山区谷地,而且要跨越行洪河流,那这九座门能干什么?自然是排洪呀,这里修的是长城,又不是拦水大坝。
这段长城修成桥的样子,洪水期自然能够行洪了,那枯水期岂不也能行人。古人不傻,在每道水门上装了双重四扇巨型木门,枯水期木门关闭,洪水期开门泄洪,如此一片石关便固若金汤了。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岳衡笔记》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