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我原定在11月17日的汇报课由于疫情影响,在12月1日上午正式落下帷幕。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公开课,本课自己打磨了一次,是在教学环节梳理好后于11月3日在3.5班进行,在教室中进行的是演示实验,当天就临时接到通知去集体隔离观察,直到11月18日复工;11月22日收到通知汇报课正常进行后,试讲了三次,邀请老师们观摩,进行了课后交流。
非常开心有这样的机会细细打磨自己的课堂,能够听到老师们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具体如下:
一、从备课来说
1.关于板书的设计制作:
制作前可先在黑板上比划、设计(比如:字体大小和位置布局、色彩考量、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备等)降低返工可能性,提高效率,也可参考时间价值、经济成本考虑是否直接交由打印店一步到位。
最初,我的板书是直接在黄、橙彩色卡纸上用黑色马克笔书写,使用时发现板书字体不够大、文字不够显眼,且字体大小不太一致、书写看着也不满意,于是在黑板上比划、设计后参考别的老师的板书以及听了办公室老师经验分享后开始第一次返工:
①想用word文档选好字体直接打印后再用橙色、蓝色马克笔填色(没有彩打)后粘贴在白卡纸上,试了两个字“来做”,填色费时且马克笔颜色还容易浸出字体边缘,也不满意,加上当时材料有限(只有一张四开白卡纸)、时间紧凑,我又想:如何利用有限时间和材料备好板书,于是第二次尝试:
②想参考word文档字体,直接用马克笔在A4白色打印纸上书写好粘贴在白色卡纸上,想着这次总行了吧,结果在写了九个字之后突然发现手里仅有的白色卡纸预计不够粘贴,且字体大小不一致问题又没解决了,于是第三次尝试:
③用铅笔、直尺在白色卡纸上画出格子以约束字体大小,据格子数量又删减部分文字,把字数控制在这张白卡纸刚好够用;参照word文档字体马克笔书写后擦掉铅笔格子痕迹,用铅笔画出想剪的波浪线,剪刀裁剪好后贴上磁条贴,且用彩色卡纸剪一个简版热气球替代“热气球”几个字。这次在黑板上试了下,自己这关算过了。
小结:如果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设计、规划好板书呈现、准备够卡纸材料、预留更多时间等等,就算我用这么笨拙的方式画格子、马克笔书写后剪贴,其实也是很快的,根本无需消耗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2.关于环境营造:
因教室中很少全班集体做实验,出于想减少分组数量的目的,想着六人一组3*2的方式分组,于是把44个孩子分成了6个6人组、2个4人组,1-6号座位号,3号和4号桌就是操作桌,把汇报课场地的桌子做了小调整,也不影响紧跟着上公开课的老师。
自己想当然的规划成6人为一小组,实际课堂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在实验操作并不复杂的情况下,小组人数过多,就算提前分好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①要么操作混乱,要么个别学生没有实验参与感②个别学生不敢离座参与讨论③1张学习记录单小组6人一起使用,基本小组长个人一直拿在手里等等。
小结:目前认为4人为一小组,是相对更合适的。
二、从课堂教学来说:
1.关于教师形象:
坦白说,上场非常之紧张。第一次请老师们观摩课时我甚至听到了自己声音当中的颤音,课后师傅第一句话也是问是不是非常紧张。12月1日我的公开课结束后,12月3日观摩了两位美术老师的公开课,课堂教学不提,单是教师形象留给我的印象之深刻。她们给我的感觉:①整个人状态很松弛,教态大方;②面部表情很放松、自然微笑;③说话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而有起伏,富有感染力,让你很愿意听下去;④知识点娓娓道来,不急不躁,淡定自若。
小结:只有充分准备、多磨多练、熟能生巧之后才能胸有成竹;从生命长度、纵向成长看待自己,及时调解情绪,拥抱自己,自我激励。
2.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并不是老师备课后把自己准备的一切痛快地撒出去,一堂课是否是优质课关键还是在于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学生的收获就是老师的成就。
(以下特别特别特别感谢老师们给我的提的宝贵意见和真诚分享)
①学习记录单以及教案的呈现,一开始文字过多,密密麻麻。有老师直白地告诉我:观摩课的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一看你的教案,尽量精炼,更关键的是:能表格呈现的不要文字堆积,能图画呈现的不要表格。于是我的教案从呈现形式上参考了11月26日教研备课分享中秦老师分享的课例。
教案调整后,整体教学环节也更清晰了,教师和学生活动分开,也便于预设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反思的补充,特别是设计意图的梳理,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行为要着力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提问的设置要用儿童化的语言,尽可能预设学生的反应。比如:“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呢”这句话中的“你怎么解释”后来调整为“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③设定回答问题的表述模板,虽然一开始可能担心局限孩子思维,但表述模板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更完整、更有条理性的发言,也避免了课堂中学生思维过于发散而可能出现基本学习目标都没有达成的情况。比如:学生做完模拟“热气球”升空实验后研讨后发言可以提供参考模板:我是第 组的 号的 (学生姓名),从刚才的模拟活动中,我发现加热后塑料袋……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虽然可能也不是非常恰当)
④跨学科教学,首先观念上就要有意识调整,学生通过科学课应该要慢慢培养理科思维、锻炼思考能力、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严谨科学态度等,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要考虑到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深度以及广度。比如在本课的实验中,有的小组动作快,“热气球”2-3分钟就很快升空了,那么操作时间有余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预设更多操作可能性,比如:纸筒上的小孔大小、位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纸筒引出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塑料袋受热熔化;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把塑料袋卷起一部分,试试大小不同、长度不同塑料袋升空情况;尝试袋子罩在纸筒外面的高度位置,探究什么位置是最佳状态;对比加热时塑料袋竖直向上或倾斜向上的现象等等,把一套实验器材延展出多个角度的实验。可以是学生选做,提供思路和可能性,引导学生培养理科思维,敢于猜想、大胆推测、小心验证,考虑哪些因素影响验证结果。
⑤重要的点比如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注意事项等可适当多次重现,强化巩固以免形同虚设。
3.倾听学生,读懂学生且给予恰当回应
课堂评价,不是简单重复学生的发言,赘述且没有激励性,要多多理解评价性语言,比如:你真会观察!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这位同学发言不仅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而且表达非常流利,为你点赞!向你学习!这位同学知识面真广!……学习积累中,首先记住了少重复学生的发言。
小结:一堂课不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教学生会学习、会探究、会思考、能创新等等。老师少说、精炼地说,学生先试着思考和表述,老师再酌情补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人际关系之亲爱的同事们
一个大环境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的各类人员群体链接了一整个生活系统。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整个生活磁场和对幸福的敏感度。
这里我主要想聊聊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关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真的不是一句口号,双向奔赴的真诚会让我们彼此的力量都尽可能用在成长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上面,而非小心试探、谨慎揣摩。非常感恩在美丽的校园中我们的相遇和共事,这次磨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善意的提醒和点拨,也特别感谢:初来乍到时第一个记住我名字的保安大叔;早晨在食堂门口第一个主动跟我打招呼的陌生同事;第一个成全我顺利参与教研跟我换课的同事;隔离复工后给予我第一个拥抱的同事;新加入办公室群体时第一个面带微笑、温柔跟我说话的同事……生活的感动当然不止这些点滴,一个把释放善意融入骨血里的人很多时候都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会带给他人那么大的感触。
小结:知足常乐,感恩顺遂,饮水思源!
总结: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公开课,获益匪浅!
想表达的过多了(害羞),感谢耐心看完的可爱的人儿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