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号 星期六 阴
18岁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拿着一个彩页的小本,一笔一笔的勾勒我的心情。
我不知道当时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有了灵感,提笔便开始写了,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20岁的时候,看到校报在招聘新闻记者,于是连新闻如何写都不知道的我,怀着一腔热血报了名。
通过面试的要求是,每人连续写三期新闻稿,新闻稿的内容是要记录学校里近期发生的大事件。
凭着内心翻涌的激情,一次次拦下了陌生的同学,对他们进行采访,再去图书馆借书,看看新闻稿该如何写。
可是我就是那个天赋极浅的人,连续三次我都没有过稿。被拒绝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沮丧,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原本想着就此放弃,可是骨子里的那份倔强和无畏,又鼓动了我。我继续写校园里发生的事,像从来没被拒绝过一样给编辑老师发稿。
在发了五六封之后,老师大概是对我的持续骚扰忍无可忍了,回了我一封邮件,在邮件里指出了我写稿子的问题。
我拿了个小本本把老师的意见记录了下来,每次写完都照着意见改。终于在两个月后的第二期校园记者选拔中,我成功入选。
我记得编辑老师把校园记者证发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激动的在心里跳了一百遍。
我记得第一次所有记者同学坐在一起开会,当我介绍了自己是来自计算机学院的时候,一众来自传媒学院和文学院同学的吃惊脸。
也许非专业入选,对于他们来说也算个爆炸性新闻。我成功的成了众人的焦点。
原来,笨鸟先飞并不是没有道理。
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依旧将这份热爱摆在了第一位。身边的同学穿梭于学术报告厅,理工楼的各大互联网招聘的面试中,而我却在新校区传媒学院和老校区宿舍里穿梭。
我期待自己能找到一份记者相关的工作,其实不当记者也行,只要能让我继续写文字,我便愿意。
当我真正拿到一份关于文字的offer时,我却犹豫了。发我offer的是一家房地产互联网企业,主要工作内容是去各大销售的楼盘搜集房产信息,作为新闻稿发在他们网站上。
offer上唯一的数字是税前工资2800元,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在学校时我一个月也可以赚1000块的家教费。
算了算税后工资,默默的抛去房租和交通费,我还是去参加了本专业的招聘会,最终放弃了那份房产记者的工作。
以前很多人都说工作以后会磨灭你所有的激情,我不信。但是当我在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上熬了两年之后,我信了。
毕业以后我不再写作,跟文字有关的内容全都拋之脑后。曾经唯一的爱好都在生活里磨灭。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app商店里看到简书,下下来看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写文的人有这么多。
我那被遗忘在脑后的梦想,突然滋出一撮小火苗。我看了许多人写的以后,便开始自己动手,长期没写的后遗症很明显,下笔难。
我就把它当做日记一天天开始起来,顺畅了之后,我开始计划起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只是坚持写了一段时间以后,惨淡的阅读量和点赞让我绝望。
我不明白哪里不好,我气恼鸡汤盛行的首页,甚至有些极端的以为我自己写的好只是别人不懂得欣赏。于是我放弃了。
大半年的时间,我都在想这个问题,有些郁郁寡欢。国庆的时候回家,有一天爸妈不在家,我爬上屋顶看蓝天,往事却像云朵一样从我头顶飘过。
那个时候突然就很想提笔写,我坐在屋顶用手机打下了那篇文章《当我从宁静的清晨醒来》,写完之后整个人都很舒畅。
我又一次想起了十几岁的自己,不顾一切就是要追逐自己喜欢的,所以那个时候不管怎样都很快乐。我似乎又一次顿悟了。
那篇文章后来依旧没什么阅读量,我却不再停留在之前的怨念里,我重新开始了我的写作之路。
我记得怀左同学有一篇文章是写从此之后再也不会和别人提梦想,只是安安静静的去努力。那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许久以来我都是想的太多,说的太多,而没有真正去做。
我开始静下心来一篇一篇去写,到现在,我依旧没有出过什么爆文,依旧没什么阅读量,我却从没想过要放弃,我想,我就像那个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前爬,虽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但是我依旧等待阳光照耀我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