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终身成长》第1章

重读本书,我打算尝试用泡泡糖阅读法对第一章进行解构:

【重构逻辑】

1.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2.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意义?

【积极感受】

成长型思维不仅仅是表现为热爱挑战、有极高的抗挫能力或者说反脆弱性,更加重要的是清晰的自我认知。在公司里,对进行高潜力人才的评估的其中一个要素就是“自我认知”。从前,我对于这个要素在高潜评估里的作用局限于,高潜人才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水平,以及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才有清晰的发展路径。但是通过本书,让我了解到另外一层意思,或者说其背后对逻辑,那就是高潜人才,因为具有成长型思维,所以不会存在个人能力非好即坏的想法,那么就不会患得患失,因而会用比较开放的心态去对自己进行评估。

【消极感受】

在章节最后部分,“塑造你的思维模式”中,提到的例子,我个人持怀疑态度:

1.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2.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我对于“大幅”和“根本性”持保留态度,我认同我们是可以改变的,但是程度上是否能有这么巨大呢?是翻译问题吗?

【金句摘抄】

两种思维模式的概念:

1.固定型思维: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会是你急于一遍遍证明自己的能力。

2.成长型思维: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