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总是要我们做一个温顺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可是反思之后会发现成为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危害很大,当然了对别人危害不大甚至是非常有用。
在上学读书期间,一个温顺听话懂事的好学生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奖赏的,只要围着老师的期待而行动便是不会错的,我们不断强化了这种行为模式便把它延续到了社会上。
然而当社会没有把明显可以得到奖赏的规则告诉你时,你便会陷入极大的迷茫之中。
你还是会习惯去寻找那个“老师”在哪里,希望他们给你进一步的指示,你再进一步温顺听话懂事,仿佛就可以在社会上继续取得好成绩。
可是现实社会中并没有那么及时出现的“老师”,他们也没有指示,而是时不时地给你一盆冷水。
可怕的是当你被冷水浇多时,你不会去质疑是不是你的上级、同事或者是整个环境的问题,而是将怀疑的矛头指向自己,毕竟上学读书期间遇到问题不总是说“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吗?
当你常常自我怀疑和否定时,你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抑郁之中。新闻中那些进入职场后抑郁甚至走上绝路的比比皆是,无一例外地他们曾是非常听话的好学生。
而那些从小被老师所厌恶的人,不那么听话懂事的却在职场百毒不侵。因为他们从小就会不断琢磨规则,既然老师不喜欢那么我就想办法自己找乐子。这时他们不会把期待寄托在老师身上,而是学会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期待,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人,心灵非常富有!当你对别人无所期待时,别人就根本无法伤害你。
好学生们在上学期间只会在老师那里寻求正反馈,他们从来不会也不敢尝试着“多条管道收入”。于是迁移到职场后便成为了卑微和懦弱。此时的领导就是彼时的老师,可是好老师常有而好领导不常有,一旦遇到某些长着凶恶獠牙的败类便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那么如何减少好学生的悲剧呢?
在我看来,爱自己才是终身的课题,比爱他人重要太多了。我们的教育总让我们去尊敬师长,尊老爱幼,不要伤害他人等等,却很少告诉我们如何去分辨谁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很少告诉我们只有充分爱自己才有余力去爱他人,这就是教育的缺失。一味只谈奉献但不为自己谋幸福的人是不长远的,也是极容易成为病态的。
那些长大后的“坏学生”往往非常自爱,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自给自足,“唯我独尊”的定位让他们心理非常健康。“领导算个屁!大不了老子不干了!”或者表面看起来虚心接受,实际上内心把他X了一万遍,“不好意思,老子就是最厉害最优秀的,你算什么东西?”好学生已经习惯了把领导的话当真理,刀口向内X了一万遍,这样怎能不出问题?
从现在起改掉好学生的病态思维,向坏学生学习,这样我们心理才会更健康!
#每日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