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存在着多种对酒的品格的趣谈。
如说:酒有圣、贤、愚之分。
色清味冽者为“圣”,色如金而醇苦者为“贤”,色黑味酸而薄者为“愚”。
此外,又有上、中、下樽之别:
糯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樽”;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樽”。
按《饮膳标题》所说,酒的品格还有极细微的称谓。
酒之清者叫“酿”(niang四声,酒)。
浊者叫“盎”(ang四声,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薄者叫“醨”(Ii二声,味淡的酒)。
重酿叫“酎”(zhou四声,重酿的醇酒)。
一宿而成叫“醴”(甜酒)。
美者叫“醑”(xu三声,美酒)。
未榨者叫“醅”(pei一声,没有过滤的酒)。
红色者叫“醍”(ti三声,较清的浅红色酒)。
绿色者叫“醽”(Iing二声,古代的一种美酒)。
白色者叫“醝”(cuo一声,白酒)。
按酿制工艺分:也有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等。
就酒色而言,有白、红、黄、绿、碧、灰、黑,真可谓五彩缤纷。
白居易诗曰:“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认为甜酒不佳,而以绿为贵。
还诗赞:“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
意思就是说:酒倾到在杯子里,满杯都像竹叶那样绿茵茵的,端杯痛饮,面上如桃花一样泛红。
杜甫却以黄酒为贵。
诗曰:“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意思就是:用眼前的黄酒,比喻水中小鹅绒毛的颜色。
梁武帝萧衍又以白为贵。
诗曰:“玉盘着朱李。金杯盛白酒。虽欲持自亲。复恐不甘口。”
李贺则说,酒以红为贵。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夜滴真珠红”。
总之说来,名人佳士,平头百姓,萝卜白菜,雅趣不同,各有所爱。
创作不易,多多点赞,关注,转发。
伸出鼓励之手,亦如观音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