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斗越椒起兵造反之时杀死了他的政敌蒍贾,蒍贾的儿子蒍敖侥幸逃脱,一路奔逃最后躲到了期思县。蒍敖,芈姓,蒍氏,名敖,字孙叔,后世称之为孙叔敖,也就是以字立氏,他的后代中一部分姓孙叔,一部分姓孙,孙叔敖也是孙叔姓的始祖。
孙叔敖的父亲虽然官至大司马,但是经过若敖氏之乱已然家道中落,虽然他本人很有上进心,可惜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像他这样被埋没的人才也没有办法靠读书改变命运。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有些人物注定了不会被历史遗忘,孙叔敖发光的途径是:治水。《淮南子》记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的水利工程——期思陂( bēi),这个利民工程解决了当地的水患,改善了当地的农业,也让孙叔敖的名声传到了楚国朝堂。此时的楚庄王已经清理掉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为了提升国力跟晋国争霸在国内进行各种改革,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于是在楚庄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孙叔敖被任命为令尹。
春秋时期楚国的期思县在今天的河南省固始县、淮滨县一带,所以《孟子》中的”孙叔敖举于海“这一句中的“海”不是海滨的意思,而是"荒晦绝远之地“的意思。顺便再说一句,注意期思县这个地名,这里的”县“就是”郡县制“的”县“,楚国是中国最早实行”郡县制“的国家,楚国人灭掉小的诸侯国之后经常会在当地置县,由国君直接派人管理,比如期思县原本就是蒋国的都城。当然楚国的郡县制还只是原始的”测试版“,跟后来秦国推行的郡县制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目的也完全一致:推行中央集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楚国的疆域以当时交通情况来讲实在是太辽阔了,搞分封制那一套的话下面的贵族就太不容易控制了。
水利专家孙叔敖走马上任之后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他的推动下那段时间的楚国直接化身为“基建狂魔”,全国上下都在干同一件事:修水利工程,楚国人就像水狸一样在南部的沮水、漳水以及北部的汝水、淮水上修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堤坝、水库。玩游戏和打麻将的筒子们都清楚一个道理:只能围观别人动手自己却不能亲自上阵是很痛苦的,对于孙叔敖来讲修水库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他亲自上马了一个国家级的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这是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大项目。这个项目成功之后,在寿春一带灌溉形成了万顷良田,成为了楚国最大的粮食出产地之一,以至于到了战国时期楚国把都城都迁到了寿春。之后的两千多年芍陂一代一直是土地肥沃之处,由于这里的土地连年丰收所以后世把“芍陂”改名为“安丰塘”,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安丰塘依旧在安徽的寿县一带发挥着作用。由于孙叔敖治理南方水患的功绩,后世对于孙叔敖的评价之一就是:功同大禹。
孙叔敖的这一系列基建工程大大改善了楚国的农业条件,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楚国的国土虽大,但是适宜耕种的土地却很少,经过了孙叔敖的治理,楚国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粮食产量也是水涨船高,由此带来的是国力的猛增,之后的晋楚争霸战中,楚庄王虽然屡屡败于晋国,但是凭借着雄厚的国力在争霸战中始终不曾落于下风,就如同齐国有管仲而霸,秦国因商鞅而强,楚庄王也终于为自己的霸业找到了一个最为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