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
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
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我的外婆今年88岁了,依旧耳聪目明,只可惜因年迈而导致行动不便。已经有好几年无法自行下楼活动了。
日常起居皆靠我的母亲亲自照料,其中各种辛苦,唯为人子女者方能体会一二。然而无论如何,外婆都是家里的精神世界顶梁柱。
在她这个年纪,她至今抱有许多新潮的想法和观念,在漫长的人生轨迹中,她曾做出过伟大而睿智的决定,并成功改变了子女们的命运。
她从来都不是芸芸众生里的燕雀,是真正的鸿鹄。
外婆一生都是职业女性,心灵手巧,是当年毛纺厂的技术骨干和业务标兵。曾经为了谋生,走遍五湖四海,四处打工挣钱。会修理各种电器,女性能顶半边天,描写的就是她这样的勤劳能干的双料冠军。
她和我外公结婚成家时组成了那个时代的“双职工”家庭,并热热闹闹地生育了二女三男,被誉为片区里闻名遐迩的“五好家庭”。
外婆年轻时十分爱俏,喜欢拍照,家里至今保存了许多她年轻时穿旗袍的黑白相片。柳叶眉、一双秋波流转眼,熠熠生辉,传情达意,气质妩媚动人。
外婆身量很高,年轻时体态窈窕;上了岁数后发福成了“弥勒佛”,整日笑呵呵的,从不担忧。她的座右铭是—人生难过关关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那个年代,在母亲离家万里去云南扎根前,外婆一再叮嘱母亲万不可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一定要相信会有回城的那一天。
果不其然在九年后,外婆的预言成真。
在我出生的那个春分时节,外婆赶来医院抱我,并亲手染了红鸡蛋赠送给四邻八乡,因为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孙辈子女。
同一年,我和两位弟弟陆续报道。外公外婆忙得不亦乐乎。
当外婆刚满五十岁时,她就有先见之明地替外公和自己置办了“身后事”——选墓地。
她从不忌讳这些事,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不想给任何子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麻烦。
即便是安排身后遗产,也是和子女们有商有量,坚持公平对待,不偏不倚。她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女都一样。”
我有三位舅舅,都不是一般人。按照外婆的说法就是自己的儿子们都很放浪不拘,但只要他们是一个好人就行,建功立业这样的大事,她不奢望子女们能实现。
平安是福,快乐无罪。人活一世,开心最重要。
我的舅舅们身上都流淌着艺术家的气息和血脉,吹拉弹唱样样行,就是不愿做正经事儿,像极了王朔笔下的“顽主”。而我却特别欣赏他们,因为他们都不是俗人。
这和外婆外公的言传身教以及家里世代传承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无论平时遇到多么悲伤的事,只要看望外婆,和她聊上几句,总能豁然开朗,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领悟。
外婆信仰佛教,是一名虔诚的信徒。一生与人为善,不计得失,钱财更不看在眼里。她信奉的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一生,受过她恩惠的人,数不胜数,她从不放在心上,她常告诉我一句话:“量大福大。”
如今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的她,无法行动自如,却依旧胃口好得惊人,每日必要吃荤菜。不管不顾所谓的“三高问题”。
按照我父亲的话就是—所有的医学宝典在我外婆身上都不起作用,每天早餐必吃生煎馒头的老人,行动力几乎为零,可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急不缓。福寿安康。
心态决定一切,外婆的长寿秘诀或许来自于始终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常怀感恩的心态。
她一直是我们家的定海神针,我爱你,亲爱的外婆。愿你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