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认识一位有趣的资深画家。
应邀到都江堰帮季老师制作都江堰水利工程纸质的模型,比例也一比一百。于是,有缘结识了这位微信昵称为“张一目”,头像是一只水墨画大眼睛。
初看张老师衣着随意,就是一个普通老头儿,有点特别的地方就是他蓄着齐肩的头发。
起初并不知道他是画家。他语言诙谐,动作夸张,活脱脱快乐的小老头儿。他是重庆人,1965年川美毕业到灌县工作至今。在都江堰浸润五十余载,川西俚语粗话运用得炉火纯青。问我放过风筝没有?知不知道给风筝喂饭是怎么回事?经他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后来才知道,他自己也在做一个再现古人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模型。原来准备用泡沫制作,偶然在奎光塔公园里季老师用纸质材料做得模型,受到启发,决定向季老师学习纸模的制作技术,尽管他都79.5岁了,比季老师还年长8岁。两个老头原本是同事,只是几十年不见,不知对方的情况。他们相谈甚欢,一拍即合。俨然血气方刚的小伙子!
临到午餐饭点,张老师很是豪爽地邀季老师的制作团队和采访季老师的四川电视台记着共同进餐。席间欢声笑语,把十分枯燥的模型话题说得趣味盎然,轻松愉快!张老师只喝了二两装的“郎歪”的五分之一,但他的兴奋程度好像筛了八碗“三碗不过岗”!
有两点让我对张老师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有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变成一个令人钦佩的艺术家。一是他九十年代创作的中国画《放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个成就或许一个画家终身都难以企及。第二点,他很崇尚画画要有胆,放开手脚才能出好作品。
和张老师互加微信,在翻看他的朋友圈时,看到一张照片,是他在猪圈咖啡写生时的,画面非常熟悉。仔细一想,正是挂在咖啡屋堂屋里的那幅,当时我特意将这幅画拍了下来。很快就从手机相册里翻了出来,一对比,果然是同一幅!原来,一年前我就“认识”这位张一目老师了!
饭后张老师还热情邀请我们参观了他的模型制作场地。
衷心祝愿这位快乐的老头儿健康长寿,艺术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