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改进作文教学,在课堂上进行作文讲评,一方面改变教师家长式的指手划脚的老脾气,另一方面改革“批改”的方式,从“讲评”的思路上寻找突破口,这是最近一个阶段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曾利用辩论的方法尝试作文讲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做法
先让学生从“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教师批阅后从两类作文中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六篇习作,布置这些学生作辩论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分二步走。
1、辩论:
①甲乙双方顺序辩论,主要从事例入手阐述自己观点;
②甲乙双方自由辩论,在论述过程中增强论辩的节奏、语势;
③打破辩论的一般常规,由全体学生参与辩论,各自表述观点与理由;
④双方代表作辩论小结。
2、讨论:
问①:通过刚才的辩论,大家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问②:能否用一句话将刚才辩论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统一思想认识?
二、体会
1、用“听说”促“读写”,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教学的现状仍然是重读写轻听说,忽略了听说读写之间互相联接和提高的关系,阅读教学如此,作文教学尤其如此。因此,作文评改中充分让学生参与,放手让学生当主角,用学生自己的表演来增强自信心,是这一次作文讲评的指导思想。由于学生已有作文基础,避免了在辩论中无源无本的尴尬,使课堂上始终处于紧张热烈的气氛之中,好比有了“流动的活水”,构成了语言内部之间口头与书面的循环交流。
学生的习作是由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辩论时再由书面语转化成口头语;习作是读写的载体,辩论是听说的表现。故此,辩论讲评一反阅读教学的常态,以读写为基础,以听说为突破,大大增强了信息刺激的强度,直接调动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水平及语言表现的能力,以听说促读写,让学生从中领悟语文学习的要领。
2、点拨学生全面认识,发展学生多项能力。
辩论讲评的第一阶段就两种不同观点发表看法,其热闹的程度连笔者也始料不及,原以为高一学生在这方面可能会拘谨、冷场,然而由于激发了学生自身的表演欲,其结果令人满意。其实,辩论仅是本次作文讲评的一种方式,其落脚点在于让学生从辩论中得到启发,于是设计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讨论二个问题,从辩论中于内心深处获得收益。如果这一阶段由教师归纳的话,就失去了辩论讲评的实际意义,上面的体会就会架空。事实上,当第一个讨论题刚提出,学生就踊跃发言,归纳一下,主要有下面几条:
①辩论时要有充足有力的材料为观点服务,正如议论文写作“事实胜于雄辩”一样,论证才会有力,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②辩论时要集中注意力,思维反应要灵敏,抓住对方要害,迅速组织好语言,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意要明白,语气要连贯,语势要起伏,既要注意说话分寸,又要富于针对性。
③平时必须注意材料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④说话语音要清晰,口齿要清楚,多用口语,态度自然,感情饱满,有自信心。
⑤建议多搞这样的活动。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辩论讲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强化了作文“观点与材料要统一”的要求,三是指导了平时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二次指导”。至于第二问的宗旨在于让学生认识“近墨”的两种结果是因为立场是否坚定、意志是否坚毅所造成,缓冲了辩论的“火药味”,从思想上内化学生的品德,并引导他们用辩论思维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我觉得,这种辩论讲评不一定看作文是否具有两种可供辩论的不同观点,而要看作文中有无辩论的内容与方法,如某次记叙文的结构安排哪种更合适、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关系怎样统一,以至于用词是否准确,过渡语言有无必要等等;辩论的方式也不一定分甲乙双方,可灵活变通,全班参与,既辩又论,边听边说,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加强语言教学,使批改为示范,讲评作启发,开辟一条正确的作文评改之路,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写于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