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故事功能和原型来创造角色网络
创造你的角色网络。首先,列出所有角色,并描述他们在故事中发挥的功能(例如:主角、主要对手、盟友,其实是对手的假盟友、陪衬情节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助于界定其他角色,换句话说,角色往往由“他不是什么样的人”来界定。
在每个角色旁记下他的原型(如果有原型)
核心道德难题
列出故事的核心道德难题。
比较各个角色
列出所有角色,并比较以下结构元素:
(1)弱点
(2)需求(心理层面与道德层面的)
(3)欲望:只需要一条欲望线,但要逐步加强它的主要性和强度
(4)价值取向
(5)力量,地位和能力
(6)每个人如何面对核心道德难题
开始比较你的主角和主要对手。
道德难题的变奏
确保每个角色对主角的核心道德难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主角的要求
现在专心为主角添上血肉。首先确保他或她符合所有出色主角的四点要求。记住,这四点要求是:
1. 让主角始终保持吸引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角色显得神秘难解。
2. 让观众认同角色,但适可而止。主要从角色欲望和面对的道德难题上认同。但不要让观众过度认同,不然看不清主角的成长变化。
3. 引发观众对主角的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让观众看见主角的动机,不断呈现主角之所以做出这些行动的原因。向观众展示动机,不代表主角了解动机,他们通常在故事结尾,在真实自我揭露阶段,才会发现真正的动机。
4. 赋予主角一个心理层面与一个道德层面的需求。
主角的角色转变
角色转变就是主角终于“成为”他想成为的人的那个时刻。转变幅度就是角色可以是什么样的人的可能范围,由角色对自我的了解决定。幅度越小,故事趣味性越低,幅度越大,趣味性越高,但风险也随之升高。因为大部分故事展开的有限时间里,角色没法发生那么大幅度的转变。
确定主角的角色转变。先写下真实自我的揭露,然后回到“需求”。务必让真实自我的揭露能确实解决需求。换句话说,无论故事开始时主角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谎言或障碍,在真实自我揭露阶段,他都必须面对并克服。
真正的角色转变,与主角的基本信念受到的挑战和改变有关,这些挑战与改变指引主角采取新的道德行动。
让角色表现自我
审视自我的方式:
1. 自我是人格的单一单位,受一只内在的刚强的手控制。这类自我与他者界限分明,但在寻找它的“命运”。由于深植内心的能力,它注定要上路寻找。常见于神话故事,主角是战士。
2. 自我是单一单位,但包含许多彼此频繁冲突的需求和欲望。自我有与他人联结的强烈冲动,有时甚至会把他者吸纳进来。常见于许多种类故事中。
3. 自我是一系列的角色,由呼应当时社会需求的各色人等来扮演。
4. 自我是一些形象的松散集合,但它如此不稳定、松垮、易受影响、脆弱且不够完整,因而可以变形,变得截然不同。
关键点:角色转变不是发生在故事结尾,而是在开头。通过布局,让它有可能在故事开始时就发生。不要把主角想成一成不变、完整的人,然后讲述关于他的故事。应该一开始就设想主角有某种幅度的转变、某个范围的可能性。在写作进程一开始,就必须决定主角转变的幅度,否则,到了故事结尾,主角就不可能有所转变。
常见类型:
1. 从孩童到成人:某个年轻人挑战并改变他自己的基本信念,然后采取新的道德行动。
2. 从成人到领袖:原本只在意自己找寻正确之途的角色,了解到自己还必须协助他人找到正确道路。
3. 从愤世者到参与者:起初只看到自身价值,只关心自己享乐、自由、金钱等,在故事结尾意识到让更大的世界步上正轨的价值,重新投入社会,成为领袖。
4. 从领袖到暴君:从帮助几个人找寻正确的道路,变成迫使他们遵循自己的道路。
5. 从领袖到有愿景的人:从帮助几个人找寻正确的道路,进而看到整个群体未来应该如何改变和如何生活。
6. 蜕变:角色可能发生变形,或出现极端的转变,成为另一种人,动物或物件。
在故事中创造角色转变
每次都从转变的终点着手,连同真实自我的揭露一起思考,接着决定转变的起点——亦即主角的需求和欲望——然后再构思中间的发展步骤。
真实自我的揭露也可能出现在故事开头。好的“真实自我的揭露”有两个部分:揭露和揭露过程。
揭露的时刻应有这些特性:
1. 揭露应是突然发生的,这样才能带来最大的戏剧张力
2. 揭露应为观众创造一次情感爆发,因为他们也参与了主角的觉悟过程
3. 揭露应为主角提供新的信息:他必须是头一回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是如何自欺欺人地活着,又是如何伤害别人的
4. 揭露应促使主角随即采取新的道德行动,以证明自我揭露确实发生了,并且已让主角有了深刻的转变。
对揭露过程的布局应该具有这行特性:
1. 主角必须是懂得思考的人,亦即他有能力看见真相,知道正确的行动
2. 主角必须由什么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
3. 他必须因为这样的自欺或错觉而实实在在地深受伤害
改变信念
在故事进程中,主角挑战和改变的是什么样的信念?把它们写下来
主角的欲望
理清主角的欲望线。它是不是具体且单一的目标?能否从头延续到故事结尾?观众什么时间点会知道主角是否达成了目标?
对手
对手只是处于对立面的人而已,主角可能恨他,也可能不恨他,他可能比主角讨喜,有道德感,可以是友人或爱人。
为对手添上细节。第一步是描述主要对手及其他对手如何以不同方式攻击主角的重大弱点。必须找出主角和对手最深层冲突的原因。
对手的价值取向
为每个对手列出几项价值取向。
如何让每位对手成为主角某个面向的分身?赋予每个对手一定程度的力量、地位和能力,并描述他们各自与主角有什么相似之处。
用一句话说出每个角色的道德难题,以及他们如何为自己追求目标的行动辩白。
盟友
协助主角的人,也发挥传声筒作用,让观众听到主角的价值取向和感受。与主角目标一致,也可以有自己的目标。
其实是对手的假盟友
能加强对手力量,增加情节转折。
因常常身处两难困境而备受折磨,这个角色一贯是故事里最复杂,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
陪衬情节角色
与主角和二号角色形成对比,沿着一条与主角平行的路线前进,但得不到结果,凸显主角的特质和困境。通常不是盟友(也可以是,或角色转变)。
次要角色呈现主角的弱点与道德难题的变奏形式
任何一个次要角色,以什么样的变奏形式来呈现主角的独特弱点和道德难题?让他们去迫使主角面对核心道德难题。
四角对立
规划故事中的四角对立。将主角和主要对手放在上面的那一行,然后把至少两个次要对手放在他们下方。
标出每个角色的原型,当然只有在有适用原型时才这么做。很多角色没有原型,不要勉强。
把四个主要角色推向四个角落
亦即尽可能让每个角色都与其他三人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凸显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