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刘子健著(二)

旧有的研究角度:

比照中国历史与近代欧洲的相似之处

旧有发现:

1.宋代的官僚行政体制极为成熟,官员凭借考试进入仕途,迁转办事均有一定之规。

2.宋代,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二十多个,农业生产技术非常发达,制造业的表现也很不俗。

3.宋代儒释道三教并行。

旧有观点:

以上发现都与近代欧洲的发展相似,因此可以将宋代视为中国的近代初期。

旧有观点当中的矛盾:

1.宋代的商业主义和经济虽然有所抬头,但朝廷和士大夫都瞧不起商业和制造业,都无意推动商业的发展。

2.具体到北宋王安石的变法,人们对计划经济缺乏兴趣,而更看重儒家传统中的节俭精神,看重儒家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维护。

3.宋代以后,社会缺乏持续性的近代化进程。

4.北宋时期,精英阶层尚且寻求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但南宋以后,精英阶层更关注如何巩固自身地位,关注在社会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北宋偏于外向,南宋则比较内敛。

提出新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两宋之间的差异,而非比照中西发展的相同之处。

2.不以朝代划分历史

按:“不以朝代划分历史”,也就是说,不因为北宋和南宋是前后相继的政权,就默认它们的政治、文化特征也是一致连贯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