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的读书分享如期而至,老梁读书会已经行走到了26期,不知不觉我竟然参与到其中一年了。地点定在了定国湖馨香书坊,我想着离家很近,每次去定国湖总是会走到书坊附近,15分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是我低估了自己,在进入定国湖的一刻我迷路了,群里发的定位把我越拉越远,我依稀记得在湖附近,但是青葱的树木遮住我的眼光,我找不到书坊。越着急越慌乱,发现群里孟云发的定位,照着定位走也没看到。最后询问了保洁阿姨,她说“你一直跑来跑去的干嘛呢?书坊就在…………”,原来我最初就走到了附近,只是南辕北辙了。翻过桥才发现了那座书坊。真的是“西山勤探路,登远入迷途。不识山外山,难辨图中图。”
这次的分享是由韩珍丽老师进行分享。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韩老师分享前带着我们做了一个热身运动,一下子精神振奋了起来。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如此,课前热身运动,就是为了迅速调动学生,让学生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学习。
分享的书目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是一本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书籍。如何与孩子沟通,几乎是父母的困扰。“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说了多少遍,根本都不听,说的多了就会直接走人。” “小时候那么听话的孩子,长大怎么成这样子了呢?”………这样的疑问有很多很多,甚至我们在作为子女的时候也会对父母的一些话反感,“我都知道了,唠唠叨叨啥啊?” “这些话我都听了耳朵起茧子了”。对于如何真正打开心扉去说话,父母与子女并不知道,尤其对于那些叛逆期的孩子而言,他们更不想听父母的话。那么,我们不防看一下这本书,或许能从中汲取一些借鉴之处。
一:你是一位唠唠叨叨的妈妈还是一位惜字如金的妈妈?
这个问题一出来,我们很容易判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妈妈。我老公常说,“只要你在家,就叨叨叨叨个不停。”我妈总说我“和俩孩子说那么多干嘛,你不累吗?他们根本都没听进去。你自己倒使了不轻。”是的,我就是一位唠唠叨叨的妈妈,曾经我一度以为这方面我是随了我妈的,但是我又发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我妈并没有对我用一大堆的道理来教育我,也并没有在我小时候哭个不停的时候说一大堆莫名其实的话。但是当我成为妈妈,我却变成了家里说话最多的那个人。“果,你的内裤咋又没洗啊?都八九岁了,咋这样啊?等你长大了咋弄?等以后你住校了,人家一看你,咦…”,“宸宸,你去把你玩具收了,我刚收拾好床上,又给我摆了一大堆,你能不能把你玩具收好,现在扔的哪都是,玩的时候又找不到一个”。“快去写你的作业,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规划,能不能叫我少操心,我也有自己的事情好吧”。“都说了多少遍了,别趴那写字”………30分钟内,这些话我可以来回的重复,尤其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在早起孩子们洗漱的时候,教育最忌讳的就是吃饭期间和早起,结果都被我犯了。我也知道话不能一直重复,重复次数多了就没有意义了,如同我们在班里说学生一样,有些话学生也是听了很烦。
在书中作者说到,如何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呢?
首先,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带着情绪管教孩子。
我们都知道不能让情绪控制我们,我们要成为情绪的主人。要极力控制自己不去说教,实在忍不住就去擦地板,或者刷马桶。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等到双方都情绪稳定了,再进行沟通。
其次,学着做个哑巴。
如果没有特别必要的话,最好不开口。做一个惜字如金的妈妈。
二、倾听孩子的感受
梁老师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倾听孩子感受孩子,而是在评价孩子。女儿多次表示不喜欢弟弟,不想要有个弟弟,因为弟弟总是打她。而我和她爸每次都是以大篇的大道理来进行劝说。比如有弟弟有哪些好处。但是却从未想过为什么女儿会多次表示不想有弟弟。梁老师提到的一个“父母对他们的不公”,我觉得这是我需要反思一下的。我哥也说我总是在偏心老二,一有事就会吵果果,有的时候根本不是人家的错。可我总觉得我没有偏袒。而现在看来,偏袒有的时候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许是因为有了老二后他一直和我睡觉,就会无形中亲他,会抱着他说妈妈很爱你。但这样的话却很少对女儿说,只有在生气的时候会说“其实爸爸妈妈心里都是爱你的,也希望你怎么怎么样”,但是孩子会想“你都吵我了,还会爱我?”
我会通过语言,肢体来表达对儿子的爱。却很少通过类似的方式对女儿进行表达,一方面觉得很不习惯,原因是她两岁后不再哄睡她,感觉真的会产生一些距离,她会依偎在她姥姥身边撒娇,却不会在我身边。这也是我们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的原因之一吧。我也在尝试着和孩子有肢体接触,让她感受到妈妈是真的爱她,弟弟的出生并没有阻挡我的爱。
亲子沟通,家校沟通,需要借助语言来传递的,必定涉及到沟通。说话技巧,说话方式不仅仅是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我们在职场的必备。阅读这本书,就像给了你一把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将是一次学习爱和接受爱的训练过程。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