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苏格拉底式的思辨方法 ,思维持续,续上篇, 同时手抄《道德经》第六章,以做极光三人行。
《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有所自所以有所然。
通常发乎于心,始于直觉。直觉与思考,一个不过脑子,一个过脑子,老子和苏格拉底观点矛盾了?
不,直觉和思考是两回事,但直觉的产物和思考的产物却可以殊途同归。
便如天地山谷,绵绵若存。一直都在,看的人不同,思考的层次不同,描绘出来的样子,感受出来的境界,自然各不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
比如,我说那是山谷,老子说是玄牝之门。便为思考的产物了,
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就如老子思想之于我。而我,终究却是无比认同老子的这一思想的——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无论是苏格拉底舍身追寻的真理,还是老子的山谷天地刍狗橐龠,都是它的特征之一。它是什么?且名之曰,道。
PS: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