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公元前684年,那是鲁庄公在位的第十年头,在这一年春天,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国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坐不住了,担心齐国实力太强大,又阴险狡诈。国君身边也没个出谋划策的人,万一输了就要沦为齐国的附属国了,不行!我得进宫当面问问清楚。于是,他就托他在朝廷里有官职的朋友帮忙引荐,他朋友在宫里许多年左右逢源,早已成为鲁庄公身边的红人,自然很顺利地就说服了鲁庄公答应曹刿拜见的请求。即使鲁庄宫整天日理万机,国事缠身,当然曹刿也付出了一点代价——为他的朋友备了些薄礼,亲自登门拜访以表诚意。曹刿一听说国君准许他拜见,高兴的就差变成云飘起来了。他马上换了身正式的衣服,收拾包裹就上路了。
半路遇到了他的同乡,好奇地问他要去干嘛?他就如实回答了,他的同乡说:“那些当官儿的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探这趟浑水呢?”曹刿说:“那些大臣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说完曹刿便揖手与乡人作别,继续赶路。
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曹刿终于看到高大的京畿城门,那一刻他左手搭在额前,抬眼看向城墙上的士兵,嘴角微微上扬,欣慰地笑了。接着他大步流星地向鲁庄公所在的宫殿走去,他心里其实是有些着急的,他怕去晚了就来不及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只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赫然闯入曹刿的眼睛。想必这就是了,这样雄伟的建筑还有鲁国的百姓,我是不会让齐国把你们抢走的。曹刿一边想着,一边泰然自若地走进宫殿,殿内并没有太多人,只有鲁庄公和几名侍卫。曹刿稽首之后,鲁庄公叫退了侍卫,只剩下他们二人。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主公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想了想说:“我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人们。”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给您身边人施这些小恩小惠,还不足以让百姓真心拥戴您同齐国作战。”鲁庄公惊讶:“这还不够?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这会总行了吧?”谁想曹刿却回答:“这些小信用并不能让神灵信服,也不能指望神明庇佑。”庄公皱了一下眉,面露难色,来回踱了几步后,又说:“我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都亲自考察,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听了,心里想,这才是我要的答案啊!高兴地说:“您说的好,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和齐国一决雌雄了。”
庄公进一步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和主公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理,遂答应带着曹刿一起带领大军迎敌。
齐、鲁两军在长勺摆开了阵势。齐军主将鲍叔牙因一路进军顺利,有轻敌之心,首先下令击鼓进军。齐军呐喊着向鲁军阵地冲来。庄公见状,也欲击鼓迎战。曹刿连忙制止,并要庄公传令全军严守阵地,不得乱动和喧哗,擅自出战者斩。鲁军纹丝不动,齐军冲不破阵势,只好退了回去。鲍叔牙又下令第二次击鼓进攻,齐军重振精神,再次向鲁军阵地冲来,鲁阵仍岿然不动,齐军又一次退了回去。鲍叔牙见鲁军两次不出动,以为是怯阵,下令第三次击鼓进攻。这时,曹刿果断地告诉庄公击鼓冲锋。随着鼓声,鲁阵中杀声骤起,士兵们像猛虎出笼般冲杀过去,其势如迅雷不及掩耳。齐军被杀得七零八落,丢盔卸甲,狼狈溃逃。庄公见齐军败退,欲下令立即追击。曹刿忙说:“别急。”他仔细察看了齐军逃走的车辙,又登上战车前横木向齐军逃跑方向瞭望了一阵,方要庄公下令全力追击。鲁军追杀了30余里,斩杀、俘虏了许多齐军,缴获辎重无数,全胜而回。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却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庄公又问:“为什么齐军逃走了,你不让马上追赶呢?”曹刿说:“齐国是大国,虚实难辨,齐军虽退,也要特别提防有诈。我察看后击。”庄公十分佩服,说:“你是真正的军事家啊!”立即拜曹刿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