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十行采集:《机变:打法的机动灵活》
1.行军路线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背后,第一个不变的因素,是一定时间段内相对稳定的战略意图。战术层面所有的变化,其实都是围绕着更好地实现相对稳定的战略意图而展开的。这样的变化就有了不变的轴线。
2.战略意图只是相对稳定的,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来说也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所以不同的战略阶段就会有不同的战略意图。
3.在组织阶段性的战略意图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不变的因素,这就是组织的使命与愿景。也就是我们一开始就讲的“道”。
4.当所有的探索和与此相伴的痛苦都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都是为了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的时候,不断的调整也就变成了完全可以接受的东西,眼前的痛苦也就变成了完全可以忍受的东西。
5.孙子说“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毛泽东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6.环境是不确定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当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时候,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你对未来的强大信念。你所能够依靠的,只能是坚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7.三个关键的层次:根本性的使命、阶段性的战略意图、眼前的行动选择。使命是不变的,战略意图是相对稳定但又会阶段性调整的,而当下的行动则要随机而变。坚定的使命与灵活的路线二者结合,是所有好的组织的共同特点。
8.战略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在你大致的战略框架指导之下的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明确的过程,而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必然是不断试错和修正的过程。
9.明确的战略可能使组织只重视前进的方向,忘记了观察周围。因此在需要进行战略变化时,明确的战略又妨碍了战略的变化。
10.“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11.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战略一般会经历尝试期、形成期、发展期这样几个阶段。
1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这样一种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最大的战略能力,就是你感知、驾驭和利用不确定性的能力,甚至也包括给对手制造更大的不确定性的能力。
一行精华:
“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感受,启发,行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支持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忍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此心光明,则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