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我现在的思维到底有多么的碎片。
最近发现自己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脑只愿意接受快速的、高效呈现的、碎片的信息。刷短视频轻松愉悦,而看一本比原来上学那会儿更加费劲了。
其中原因挺多,大概的想了一下,
1、社交环境使然。从写长信到发微信,从写博客到写140字的微博,需要用长文字来表达变的没那么刚需,这项“使用长语句”的技能不练习就变得不熟悉,既而不更不常使用了。
2、时间被碎片化。生活的快节奏,把娱乐时间切割的碎片,所以看看热搜,刷刷短视频更加贴合现在被切碎的时间线。
说到这点,顺便提一句,当了妈妈之后,时间更加的碎片化。特别是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妈妈几乎不拥有“不被打扰的时间”,随时需要放一只眼睛在孩子身上,以确保安全;随时需要响应孩子一天800次的“妈”。当不知道下一声“妈”什么时候会来的时候,很难选择去深度思考一个难题,或者翻一翻书。打开手机,暂时的沉迷逃离一会儿就显得顺理成章,然后就是大脑逐渐被短视频驯服,出现“我似乎无法独立思考了”的迷茫。
3、工作性质原因。以前经常需要写报告,写ppt,都需要符合"金字塔原理““突出结论与重点”“言简意赅废话少说”。时刻想的是“用户的可读性”“是否最快速准确的get了重点”。导致我文字很是。。没有什么渲染和起伏。这种模块化结构化的表达方式有利有弊吧,我总觉得我的思考不连贯。
前几年,我的整理思维的方式是,不管怎么样,用笔在本子上写下来!直白的写下当下的困惑,内心真实的感受。往往能让自己平静有头绪起来。最近一年自己带娃后,基本没有静下来思考的时候。
今天这种感受非常清晰。
所以我又找了一个娃都睡着了的时间,打开了简书,重新开始,做大段的,真实的,不被打扰的,可以自我掌控的长表达。
写下来不知道以后这些文字有没有用,但是今天帮我梳理了自己的大脑。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