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大学
这是个真事。
重高当年有个学生学习很差,但他仍是个有追求的人——一定要离开瓦国,去大连市内读大学。
高考结束后,他的分数有点可怜。
挑来挑去,总算找到个差不多能考上的三流大学——大连水产学院。
他很满足,因为他坚信“大连”水产学院一定在大连!于是,就任性地把志愿填好交了上去。
后来,他被这所学校成功录取。只不过,录取他的是大连水产学院瓦国分校,就在重高西侧。
这件事成了重高的一段佳话,某人苦读三年只为离开瓦国,但最后却只离开母校一千米。
2、出租屋
母亲在这里为我陪读了一年。
你别笑话,重高这“旮旯”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初来乍到的你一定会认为自己穿越到改革开放初期。
每天下晚自习,母亲都会接我,陪我穿过漆黑的小巷。虽然打着手电筒,我依然害怕碰到土匪,怕到时候我那单薄的身体无法保护母亲。
现在这里,一点都没有变。很多学生和家长仍租住在这里。每天上学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像鱼儿一样,成群结队地从这片棚户区游了出来。
为什么十几年来这里还没有动迁?我想,除了钱的问题,剩下的还是钱的问题。
3、铁路、深坑、坟地
废弃的铁路,填平的深坑,零星的坟头。
我特意走了一趟这里——高三时租住处的“后花园”。
记得,曾经有个少年坐在铁轨上喝光一瓶二锅头解愁;
记得,曾经有个少女在深夜里坐在坑边为了爱情流泪;
然而,现在的你们都还好吗?
路可弃,坑可填,坟可迁,爱情也和它们一样,物是人非了。
4、书店与公寓
再次踏入育才书店,里面冷冷清清,只有阿姨一人。
我随意翻开一本书,脸上挂着笑。
阿姨也笑着问我:”你肯定不是学生。“
”我是重高的老学生。回来,看看母校。“
我们欢快地聊了一个多小时,往事难以言尽。
离开书店,望见对面价格昂贵的学生公寓。
我记得,海洋同学被劝退后就住在那里。我当时还很羡慕,因为学生公寓的条件不错。
5、校门与图书馆
终于,到家了,我的母校。
校门既没有岁月的沉淀,也没有现代的奢华,普通得让你很难想像这是一所有着近70年历史的重点高中。
在一百万人的瓦国小镇,老百姓普遍认为在这里读书的孩子才更有希望出人头地。
新建的图书馆,小气又寒酸,里面空荡荡的。有人跟我抱怨说,“建个图书馆,屁用没有”。
校门口偶遇当年的政治老师,现在的副校长。不知是岁月还是工作,让他的眼角多了很多皱纹。
他还记得我的名字,我很惊讶。他夸了我一番,说我聪明成绩好。
我们的手一直握着,每说到动情的地方都会用力地紧握一下。
他知道我的故事,问我为什么会从上海回来。我只好把事先准备好的措辞向他重复了一遍。
“所以,这些年一直没来,觉得混得不好,给母校丢脸。”
“别这么说,我觉得你现在也挺好。”
校长忙,有事要离开,而我还有很多话想和他说。
我最后说了一句:“老师,你觉得分数考得这么高有用吗?”
他迟疑了一下,望着我的眼睛说:”话不能这么说,要不然你能有今天?”
我笑而未语,但我明白他说话的时候为什么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