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地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就是它死亡的时候。--《阿飞正传》。在日更中,貌似更加明白这句台词。
开始日更后,公号文章经常需要费了老大劲憋出来的。对,我就是那个为了日更而日更的人。
既然日更这么难受,就像没吃饭逼着拉,拉不出来,就暂停几天呗?为了日更而日更,何苦为难自己,又没有实质性进步!
以前只要听到“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这句话,就觉得那人本末倒置,忘记初心,且没有实质性进步!
为了日更而日更到130天,不这么轻易被种草了,因为做过,知道为了日更而日更不过是死磕自己的代名词。为什么一个人说死磕自己大家就会夸,而另外一个人为了日更而日更就会被认为是忘记初心纯属硬逼自己,没有什么好结果?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就明白自己虽然仍是墙上草水平,但不再随风倒。且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
日更文章质量的确不高,偶尔“伤害”读者的阅读体验,客观水平有限。
为了日更而日更100多天后,看明白一些事和人,但看透了也不点透,这也是日更扩大的一点点边界吧。
说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要为了日更而日更么?
实话版:不想再次重新开始。
从小到大,放弃过很多事情,放弃一次然后看到别人做就会重新开始,所以也重新开始过无数次。这次不过是不想再重新开始,如此而已。没有赋予它极大的意义。
文艺版:就像徒步拉练跑到一半,继续跑到终点是累死,跑回去原点是死累,都一样的累。那就继续朝着前面跑呗。
和野树约过,更不出来文时,互相聊聊,找点想法。但转念一想,不能一做不出来就找好基友吐槽,先把烂作品写出来,再找她聊也是一种方式呢。
一聊不要紧,额滴个神呀,想法太多了。鉴于很多是树姐的想法,就不侵权在此发表了。但互相感慨,对着对去年买过的课,忏悔惭愧,则是我们二人都贡献了脑力的。
买的课太多,实践的太少。几乎知名自媒体的写作课,我们俩都有染指。Spensor的,粥左罗的,阿何的,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但是写作课,写作课,我们都只买却没有写作。认真买课,却没有认真写作,这应该叫忘记初心吧?
为什么买了这么多的课?知识付费的大浪潮么,想进步想成长其实是想变现么。
结果发现屯的课比屯的衣服都多。
冷淡风的姐从来不在淘宝购衣服,因为看着便宜只穿一次实则很贵,喜欢买贵的,至少可以穿5年,10年的衣服,看着虽贵,分摊在每年中费用很便宜。
哎呀知识付费太好了,不象衣服占地方,只占手机内存而已,买课后读着文章就感觉很好,感觉学会了,感觉进步了(不知道这叫智商税)。
买课没有象买衣服智慧!买衣服只买基本款,高价格买可以穿5到10年不过时的,没想到买课就像在淘宝上买衣服,看着便宜买了一堆课。因为买了课感觉自己在成长,看啥啥都都会这种感觉太好了。
自从读了,读也读不懂的《资本论》后,看到购买感觉很爽的课,是商业行为,是付费艺术,没有自己练习,实践,做过,离成长进步只会越来越远。
因为知识付费可以买到“马上拥有知识的感觉”,却买不到“自然生长的知识体系和第一反应的改造”。
今年买课比较少,改为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练习,实践,做。发现这种需要练习,实践,去做的课不贵。但练习,实践,做的过程,很难受,很费脑细胞,天天怀疑人生。或许这是买课的正取姿势?做更难的事情,才会有进步。
总是谈进步不谈钱和变现,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对了,通过日更明白了要努力工作。老板发着工资,我却盗用老板时间日更,就当带薪进修学习呗。这好事,这好老板,哪里去找?
继续为了日更而日更,想看看更1000天后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