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心灵僻径
心灵僻径是学习武志红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指人在外界环境恶劣时,倾向于自我封闭,追求孤独中的永生;在外界环境友好时,倾向于开放,并通过繁衍,让知识得到传递。或者是说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能量保持自信时,就走向开放状态。而当对自己的生命能量持怀疑和否定态度时,就倾向于封闭。当一个人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回避的真实世界的关系时,就可能走入了心灵僻径。
人在幼小时,因为得不到周围环境的回应,关怀,或者是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容易受到打击,这时候就会形成孤独人格。因为一旦开启自我,就会受到伤害,就会被杀死。因此只有把自己封闭起来,才是安全的。因此,有人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可能除了女友,母亲和妻子,没有一个朋友。因此心灵僻径一个代名词就是孤独。这种孤独是需要警惕的。
不要高看孤独。只有一种孤独是值得期待的,就是你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你精彩地活过,最好还看过世界,然后你回归孤独。在这种孤独中,你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你的内心是丰富的,而不是你一个人想像出来的。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我的封闭状态中时,会生活在自我营造的一个虚幻世界中,和现实社会脱节,造成人际交往的困境。因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感到幸福,生命才能得到滋养。渴望被看见,是人类极为本质的需要,而只有高质量的深度关系,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心灵僻径,是孤独的想像世界,而关系,是真实的世界。
总之,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么厉害,自己有了多么捧的思考和发现,都必须要在关系中,在真实的世界里去检验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东西在关系世界里行不通,那么,不要轻易觉得,外在世界是糟糕的,自己的才华没有懂。这种情况有,从总量上来讲,可能也是为数不少,但约大多数情况下,这可能是你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心灵僻径。
无论如何,当你感觉自己陷入难熬的孤独时,要鼓足勇气,让自己投入到关系的世界中去。只有真实的世界,因为有关系的滋养,才能锤炼出有韧劲的生命力。
进入心灵僻径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回避性人格障碍。所谓回避性人格障碍的特征是自我敏感,懦弱胆怯,自我评价较低,有明显的紧张感,忧虑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对别人的拒绝或批评,排斥过分敏感。二是夸大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因为常常回避某些活动。因为害怕失败带来的羞辱,以及被拒绝带来的痛苦,他们回避建立关系,也回避社交情境。羞愧感是核心的情感体验——回避性人格者从人际关系和暴露情境中退却,是想要从极不舒服的羞愧感中躲藏起来。
反思
一个人需要群居,同时也需要独处。从两者中都能够得到能量。有一种说法是,内向者在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外向者从关系中获得能量。有的人天生就倾向于向内,独自探索一些东西,并且从中发现乐趣。因此心灵僻径应该是孤僻,更倾向于一种病态的特征。
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获得幸福感。那么“心流”是怎么回事呢?人要获得幸福感,就是好好地活在当下,一是全力投入去做一件事,二是投入去爱。投入去做一件事,就是心流产生的条件。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关系,比如弹钢琴。投入爱当然是典型的让自己处于一种关系中。
为什么不能建立一种深度的亲密关系呢?也许是和自己的攻击性太弱有关。别人的攻击传导过来时,自己不能回应,不能消化,而转向对自己的伤害。退缩,回避成为一种习惯。相当于玩球。对方一个球发过来,你不能挡回去,而是让它跑了,或者就是让它打在自己身上,就结束了,不能形成你来我往的局面。因此关系就无法深入。
怎样建立一种深度的亲密关系呢?建立这种亲密关系需要什么条件呢?如果能排除现实利益的因素,单纯地来看,就是接受你这个人,你的好,你的坏。当一个人能够包容你,抱持你时,你的生命力得到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相互滋养,相互成长。这样的关系才算是深度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夫妻之间扩大到家人,朋友之间。
心灵僻径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自我阉割。就是压抑自我的需要,甚至扭曲自己的需要。因为生命能量得不到展开,不能得到实现,就倾向于压抑自我的需要。其结果就是生命力的萎缩,丧失了生命的选择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