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思想的教师?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我们强调要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教师保有自己的个性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里的个性是教师看待问题的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要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判断,以及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纵观那些教育大家或被评为名师的有威望的教师,他们往往对教育、教学以及科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判断,有自己坚持或坚守的信念。他们堪称有思想的教师的典范。
为什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
因为只有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思想的学生。才能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当作掌握。
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有思想的教师能够更理性地分析与判断,并采取正确地应对措施,而不迷失。
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首先要掌握教育教学领域的知识,这是思想形成的知识储备;其次要能独立思考,看问题善用独特的视角,敢于质疑和追问;最后,还要对教育教学感兴趣,只有对本职工作感兴趣,才能用心去思考,面对不同于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常言道:“老教师经验丰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都会同意这个观点,但对于有思想的教师来说,他们就会提出质疑,“老教师真的经验丰富吗,,?”
他们还会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求证这句话的真伪。比如,他们发现,有的老教师却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然而有的教师从入职到基本胜任后,将不再提升自己,他们不擅长反思,每天只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的教师也许有着30年的教龄却只有5年的教学经验,何谈丰富呢?
一名教师,如果不提炼总结、不应用学习、不深入思考、不实践历练,就不会形成自己的经验。这跟工作年龄的长短没有关系。
再比如大家常常认为的“熟能生巧”。在数理化各学科上,主要体现在练习上。老师要求学生练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熟”的地步。这样的“熟”真能生“巧"吗?这是将“探究”降至“记忆”的教学,试问,信息技术如此发达,信息以几何级增长的今天,只靠记忆能应付得过来吗?
这不是“熟”能生“巧”了,而是“熟”能生“笨”了,因为都不动脑思考了,巧又在哪里呢?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此常年不思考,孩子还会有灵性和创造力吗?
教育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我非常欣赏黑格尔的那句话,“熟知非真知。”对于司空见惯的事情,还真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一番,不能因为是人们常说的就认为是对的。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有感于特级教师卢明的文章:《思想、境界、实践:名师成长跨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