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写着写着就不敢写了?
之前好不容易坚持码了几万字,但很快就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怪圈。
当我意识到自己写的东西真的很差时,我删了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并在心里不断的暗示自己,我这篇文章一定要写好,一定要达到能上首页的标准。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我一次又一次删了自己写的东西,越是想要写好越是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烂。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之后,我终于写不下去了。
这一停笔,眨眼的功夫两个多月就过去了。这中间我不止一次的想要重新提笔,但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又能写些什么。
直到在逻辑思维里看到和菜头的一篇文章,我才茅塞顿开。
和菜头在文章里说:人们不去写作,最常见的理由都是“我怕自己写不好”。其实,根本不用为这一点背负任何心理压力。因为在我看来,并不存在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基本上没可能写得好。所以放心吧,你是写不好的,不用为此焦虑了。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打消所有妄念,回归写作的本质。
对啊。写作最初的目的不就是单纯的因为有话想说吗?何必要让自己背那么重的包袱。
所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告诉自己,别纠结了,你这篇文章是写不好的,也不用想着上首页了。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动手写下这篇文章的话,你就永远都不能进步,只有一直写下去,才会有写好的可能。
为什么总是喜欢自我否定?
原因1、因为太闲了,人一闲下来就喜欢胡思乱想,如果每天过得非常充实,哪有时间胡思乱想,踏踏实实的码一篇文章出来就发布了。
原因2、因为没有成就感,没多少粉丝,文章发布后就石沉大海了,得不到一丝反馈。
就在我自我怀疑的这段时间里,几个简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简友meetingtian已经有几篇文章都上了简书首页推荐,而另一个简友小八的粉丝也已经是我的很多倍了。看看他们的文章,真的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深知自己已经被抛开了一大截。
之前坚持码字时,基本上都是每天晚上九点下班后码出来的,而且每天还能抽出一点时间看会儿书,因为只有坚持输入了,才能坚持输出,而且脑海里告诉自己,我今天的文章还没写,还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在阅读时,大脑会不停的运作思考,寻找灵感。
有时候休息不上班时,前一天就想好,明天休息,我要看多少书,写多少字,定了很早的闹钟,结果闹钟一响,关了闹钟翻个身就又睡过去了,等睡到自然醒时,已经中午了,玩会儿手机吃个饭刷几部剧,一天很快就结束了。等到临睡前躺在床上就想,说好的看书呢,说好的码字呢?
到现在为止,只能对自己妥协了,坦然接受自己的懒惰,接受自己的拖延症,接受自己的不够自律。但接受,并不代表不在乎了无所谓了。正是因为有勇气承认了自己的这些缺点,才能真正有所改善。
知道自己不够自律,所以和朋友约好一个星期内必须写出一篇文章并发表出来,之后我也想加入这种类型的打卡社群。
今天是和朋友约好的最后期限,所以早上一起床就赶紧拿出手机开始码这篇文章,然后吃完午饭,找个凳子坐下来就又开始码字。其实我早该知道应该这样对付自己的拖延症,以前上学时,放假几天,作业总会拖到最后一天才写完。
之前的几篇文章,自己看也感觉没什么逻辑,所以自然阅读量和点赞数真的是少之又少,自己看了也很容易心灰意冷,所以索性就看每天增长的字数和文章数就好了,等过一段时间一看,哇,原来自己已经写了这么多了啊。而且很有必要多认识一些简友,大家互相之间加油打气,人多了是真的可以报团取暖的。
就在前天,我终于收到了第一笔打赏,虽然没有多少钱,但真的对自己是很大的鼓励,瞬间满血复活,马上开始码字。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俗?
无非就是阅读量太少,没什么积累。
有时会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好少,平时用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词汇,句子也大多平白直述,写不出花哨华丽的句子。
自己知道要多看一些书,但想想一本书一般二十块钱左右,感觉实体书还是有点贵的,所以犹豫再三还是买了一个入门版的kindle,可能有人觉得手机上也可以下载kindle这个软件,但我想说,用kindle阅读的体验真的比用手机好太多,因为kindle只能用来看书,所以不会被其他的东西打扰,而且kindle的墨水屏看书时比看手机屏幕的感觉好太多。拿到kindle后,我虽然没有整天抱着它看书,但还是比之前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多了很多。看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生词,会直接在kindle上保存下来,kindle上也有字典,我就一个个慢慢把它们刻进自己的脑海。
如果还是觉得看实体书的体验好一些的话,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有一个“孔夫子旧书网”,上面有很多八九成新的书,和新书的差别没多大,关键是价格实惠。
只要我们有一颗想要变好的心,可能不能一下子就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但只要知道在向着目标一点点靠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