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解忧杂货铺》电影的上映,原著也跟着大卖。不过我坚持着在看过书后才看了电影。因为同时有日版和国版的资源,作为书粉也都一一解锁了两部电影。比起国版我还是更喜欢日版,尤其喜欢西田敏行饰演的浪矢爷爷(说起西田敏行,他有一部《虎与龙》,也是部神剧,有空另外开个坑填。)感觉国版的改编总少些书里的人文气质。
我一直认为《解忧杂货铺》的书名译的还是很到位的。其实日文原著是叫《浪矢杂货店的奇迹》,但是这么直译过来的话可能会损失不少读者,光看书名大概会觉得不知所云吧?那这个浪矢和解忧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是日文发音的相近。解忧杂货铺,顾名思义就是有烦恼来咨询的杂货铺,而日文中烦恼的发音是nayami,杂货铺老板姓浪矢,对的,浪矢是个日本姓,恰巧它的发音是namiya。看,这两个词的发音是不是很像呢?
虽然穿越这个梗要被用烂了,但是我依然对这种题材很买账。关键是如何穿出风格穿出特色穿出天马行空,不过东野圭吾志不在此,穿越只是一个设定,就像我之前看过的《秘密》开始时一样(女儿的身体里住着妻子的灵魂),所有故事都需要一个设定,关键是后面要表达的是什么。
毋庸置疑,东野圭吾最擅长写人性。这本口袋读物(日文书确实是小小的)翻译成中文后虽然也是厚厚的一本,但读起来绝对不费力气,一个周末利用空档时间基本也就看完了。书里主要叙述了5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间又隐有线索牵连,具体的线索我就不剧透了。除了第五个故事之外,每一个故事又都触及生死别离。人世间真的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如果看一本书就能勘破生死之事就好了。
早上,老公拿一个小帖子给我看,就是下面这个图。
“你给我看这个,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撇嘴道。
“我还好,对这个我已经……”他的话没说完,我却已猜到他想说的话,表情顿时有点沉重,谈话也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如果真的有能够咨询烦恼的解忧杂货铺就好了。
女儿认认真真的给我写了一封信。因为她刚看完《解忧杂货铺》还在瘾头上,于是我就成了她的“解忧杂货铺”。说到这个,这还是我的点子。因为看她最近因为学习和朋友有点不开心,就想起了这么个纾解她的法子。
“通信”之后,后来女儿明显开心了很多。还是小孩子的烦恼简单,也更容易跨越过去。随着年龄增长,烦恼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写写信就能忘记烦恼,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呢!
“妈妈,你也向我咨询烦恼好吗?”看来女儿已经不满足于咨询的角色,期待着被咨询了。
“好啊!”我笑着回答。我也想把心中的忧虑告诉她,让她珍惜每一天和我们在一起的小幸福……
“妈妈,你为什么一直没有给我写信呢?你不是答应了要向我咨询烦恼嘛!”
“嗯,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烦恼。”
女儿一脸失望。
女儿年龄小不懂,如果没有烦恼,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她更不明白,如果有着烦恼却不能轻吐于人的抑郁。
写了许多,发现自己连在这里都不能坦然。
很多感受落实到具体事情就太过琐碎。对于没发生的事情,我总是盼着是最好的结果,却又惴惴着最差的结果。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作品。因为最难过生离死别。但同时我又很佩服杨先生的坚强。
一个家庭有了女主人的坚强就什么都能度过吧?
希望我们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