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功利读书,认知效率,认知资源
【知识描述】
当你还是学生时,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家只要玩的时间长了,大人就会让你去看书或做题。而你只要一读书,无论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你会形成一个认识:学习总没错
然而,这个思路是错的……
认知效率
时代变了,以前知识匮乏,学比不学好;现在知识爆炸,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比单纯的去学更重要。
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不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而是一个认知效率问题。认知效率=认知收益÷时间精力。
认知效率低下,时间砸进去了,收获却寥寥无几,这就是低水平勤奋。
如何提高认知效率呢?
要有极强的目的性。
功利读书法(及其功利地少读书)
首先要明白怎样学习效率高
①目标导向:能解决当下问题
②即时反馈:学了有地方用
③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
如果一个知识不能解决当下你的问题,学了也不便于实践,难度要么极难,要么很容易,那么这样的知识就不值得投入认知资源。
所以,要及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根据认知目的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以读书为例,可以分为认知性、知识性、娱乐性阅读。
认知性阅读——大段时间+系统阅读
知识性阅读——碎片时间+检索式阅读/拜托别人读+交流
娱乐性阅读——累的时候翻一翻
【制卡心得】
一节内容较多时,不必拘泥于把所有信息放在一张卡片上。
认知效率部分的引入有些突兀,标题是认知效率,但看到的第一个内容是“花多少时间读书”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
【向下思考】
由功利读书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的事也是类似的,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经历联想】
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中学时读书会很痛苦,同时读书又很快乐。关键在于读什么书。
在读《中学生作文素材》、《××阅读》这类书籍时,没有能够解决我当下的问题。而当我在图书馆自由选书的时候,我便不再拘泥于眼前这几本书。我可以看我想看的,即目前我需要的。
回想自己最近的认知资源分配,娱乐性阅读有些多,周围信息中的娱乐性信息也比较多。使得自己看了很多信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
【指导行动】
筛选过滤信息,功利性地分配资源。先从取关一些公众号开始吧。
#跃迁# @古典
#爱上读来读往#,#小小sha导图+卡片# @画图的小小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