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冥想这个词,听到得越来越多了,大家对冥想也充满了好感和好奇。我身边有朋友就说,你教我练冥想吧,看着她眨巴着大眼睛,期待我把如何练习冥想用五分钟的时间就教给她,我有点不知所措。
还有朋友知道我喜欢练习瑜伽,就说,“你肯定能进冥想吧。”呃…大家真是高看我了,我至今道行尚浅,仍需潜心修炼。
在此,想跟大家一并澄清,冥想固然有千般万般好,但它是需要花时间认真练习的。此外,冥想不是我们努力就能马上显现的结果,它其实是练习总持的结果。总持,可以练,冥想只能自然发生,有点可遇而不可求。
在悠季瑜伽研习班第三期,默瀚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总持与冥想的关系。这两者都属于瑜伽八支,总持(或叫专注)是第六支。它是内习练的第一步,就是把头脑集中于一处,选择一个冥想对象,而这个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
第一,练习者要喜欢这个对象。若一个人是pitta,也就是火元素主导,却选择火作为冥想对象,那么他就很难进入冥想,因为pitta主导的人越看着火会更烦躁。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最适合的冥想对象。
第二,练习者选择的对象要有正面积极的能量。佛陀就是一个很好的冥想对象,他是积极向善的,总施善行。像佛像、大师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练习者选择的对象要能给他带来平静,让感官、头脑产生愉悦和舒适的感觉,但不会让头脑涣散。如此说来,巧克力就不太合适,容易让人联想巧克力的美味,继而感官和头脑会跑开。
冥想是第七支,当它发生时,意识毫不费力地连续不断流向所专注的事物。练习总持时,觉知并没有持续不断,练习者总是想关注,但头脑会乱窜,要不断把头脑拉回来在关注对象上,练习者始终在与头脑进行抗争。
但若周围有噪音,或者有风吹草动,而头脑会自然想专注在对象上,头脑、感官会自然黏着在对象上,当这种转变发生时,总持就转化为了冥想。
打个比方,我们面前有两个碗,分别盛满了水和油。倒水时,我们会发现水是断断续续的;倒油时,我们会发现油是持续地流淌,不间断。这里的水就像总持的状态,而油就是冥想的状态。
日常我们能练习的都是总持,要每天练习,正确练习,才能练得更好。无人能预估总持何时转化为冥想,但若总持练得好,冥想便会自然发生,因为冥想是总持的结果。
若练习者总持练得越强,练得越精微,练得越深入,就越容易进入冥想。有些人闭眼几秒钟,就可以进入冥想。抵达冥想后,切记不要卷入其中,只是看着,允许一切的发生,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
其实,抵达冥想不难,难的是重复前面的步骤。我们要保持满足和知足的心态,在练习过程中,一开始可能啥感觉都没有,但不能放弃,不能怀疑,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进入冥想,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我们听到的冥想技巧,其实只是总持的技巧。我在课上体验过的冥想技巧,包括观察面部,观呼吸,找吸呼和呼吸之间的停顿,扫描身体,观脉轮等。默瀚老师特别强调了,我们总是喜欢尝试各种技巧,结果就是哪个技巧都练不好。
事实上,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技巧,持续地练习,把它练到精进的程度,也就是一使用这个技巧,就能快速进入冥想。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无论能否实现、何时实现,我觉得持续做就好了。
目前,我比较喜欢观察面部,就只是像旁观者一样看着面部,同时感受面部,感受身体,这听起来有点无聊,但做起来很丰富多彩。每时每刻的头脑状态截然不同,有时我发觉心很安静,但思绪会乱飞;有时没有什么思绪,但心却是浮躁的;极少数情况下,整个人坐在那里,很安定,一切还都挺美妙的。
之于我,每天花点时间,练习冥想,就是一个探寻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也让我切身感受到岁月静好的魅力。冥想会不会发生,我不太关注;思绪总会飞来飞去,我也不太会烦躁,毕竟波动是头脑的本质,而这种与头脑抗争的状态,应该是个持久战,那就多些耐心,让时间给出答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