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下午路过铁西,去一间灰头土脸的小卖店买饮料。
头下车,置物箱捡出纸币硬币凑的四块钱。进门,冰柜位于左手墙边。径自取了,钱递过去,盖儿拧开先酎了一口。至此,一切自然。
顺顺气,扭身要走,接钱的老太却悠然唤了一声,钱不对。我一愣。方瓶比圆瓶量多一倍价多一元的情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四块不对,想卖几块?刚还和煦的老太的脸,一眨眼就讨厌起来。察觉了我的错愕,老太捏了一张纸币递过来,松了一笑,我这三块。
三块?这倒有点意外。
出人意表之下,除了竖起大拇指,我一时想不出该如何回应,才能不让释放了诚实跟善意的老太应得的安适与欣慰落空。
人到中年,一向秉持的有分寸的天真越发艰涩幼稚,倒是对微末细节里的小事,如一个眼神,一句恶语,一丝怨气等等所能影响到的人的心情与情致有着越来越敏感的察觉。
于是,举起大拇指的我,又加了一句话,您真是好人,如今,真不多!老太脸上果然就漾起如我所料的满足的笑容。
不光沈阳有铁西,此间也有。此间铁西,街边深灰色墙体和破败的前三十年风格的厂院与车间也还留存着些,以至于豁然拐进来,或有穿越的错觉。这间小卖店位于一间破门紧锁的工厂门边,蒙尘的窗玻璃上残留着不知道哪年哪月贴上去的”烟酒糖茶,日杂用品”的字样,拍个年代大戏没准用的上。当下,隔三差五引发网络热议的基本是各种底线的又一次后退。难道生活在此间的人还延续着那年那月的质朴与无争吗?胡思乱想着,哼了一声苦笑,一脚油门也就继续穿越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