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非暴力沟通》的第七章“以同理心倾听”(P87-119)。
当你的朋友心情沮丧,或者遇到困难向你倾诉时,你一般会怎样呢?给建议、比惨、说教、安慰、讲故事、摆脱感受、同情、询问、解释还是纠正呢?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会给建议、比惨、说教、安慰、同情和询问。看似我解决了问题,帮助了某些同学,但并不是屡试不爽。有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去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结果并不理想。今天,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因为我没有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他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聆听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述对方的话,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准确地领会了他们的意思。在复述时,要特别注意语气。一个人在听别人反馈自己的话时,哪怕听到一点点批评或嘲讽,都会格外敏感。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同理他人呢?如果一个人体验到当下的内心世界被他人充分理解了,就会感到轻松。至于我们,也会相应地感受到放松。此时,来访者会停止说话安静下来……
当然,我们自己也需要别人来同理我们,了解我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当我们处于辩解防卫状态或痛苦得无法同理他人,我们可以选择停顿,深呼吸,同理自己;“非暴力呐喊”;或者离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