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我们也观察到了,身边有些人结实又灵活,应对能力很强;有的人很容易崩溃脆弱,陷入情绪无法自拔。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自我。
抽象性自我
有自我的人,他的内心是坚实而稳固的,他能面对情绪的惊涛骇浪;而“无我”的人,往往很难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容易被情绪吞没。
因为无我,所以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位置,通常会退让,虚弱,无助和羞耻,难以表达愤怒,就反过来挤压自己,容易变得无助。
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就像一个容器,也像一个第三视角的自己,可以容纳和俯瞰自己在一个个具体事件中的意志。抽象意义上的自我是否形成,会导致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严重不同。
没有形成抽象意义上自我的人,会被细节困扰,因为“我”等同于自己发出的任何一份具体的意志,意志被否定,意志的生死,好像直接导致了“我”的死亡,“我”就会有情绪,个体误以为情绪就是自己所有的意志,所以情绪往往容易指挥我们的行动;而有抽象意义自我的人,会有另外一种逻辑,每一份意志,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自身,这份意志的死亡,并不代表“我”的死亡,个体能够将情绪和意志分别开。
这个解释和《批判性思维》课程里的观点不谋而合,说的是有些人,你批判他的观点,好像就是否定掉了他整个人格或者整个人。那么批判不是去寻求新观点,而是变成了一场只争对错的战场。
如此一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意志不等于我,否定观点不等于否定整个人格,你是你自己,观点是观点,意志是意志,他们只是你的一小部分想法,仅此而已。如果这个观点无法在我们脑海中疏通,那么我们注定会被情绪左右。
内聚性自我
内聚性自我,是心灵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情绪承受能力的关键,因为情绪的惊涛骇浪,只会让内聚性自我晃动,但不会轻易导致自我的瓦解。
内聚性自我中,有一种向心力,一些心灵碎片都可以被凝聚在一起。这种凝聚力,是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基础上的。
内聚性自我如何形成呢?
需要这个人有一种感觉:真实地展现意志,并深信,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自信)
自己的意志基本可以实现,这是一种抽象意义上“我已经活下来了”的基本感觉,它形成之后,人就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生死中解脱出来。
找到可以活下来的感觉,一个人焦虑就会减轻,也会变得自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