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黄金时代》
“嗨!你是萧红吗?”
印象里的萧红,是一位放浪形骸,独立,而又感性的女性。
电影的开端,便是她的自叙······从她家的后院子,到她不满包办婚姻而逃离呼兰河村,直到遇见萧军。
她本名不姓萧,也不叫萧红,因遇见萧军,遂此改名。电影里的她,或说是汤唯诠释的她,是可以大咧地跟萧军走的姑娘,是在孕期亦吸烟喝酒的母亲,也是在与萧军分别时,婉言相劝其一同离开的妻子。
整篇电影都是插叙,也有倒叙,可能些许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但电影仍是美的,在刻画人物时,也是贴切的。
且在电影中,我还见着了鲁迅先生及许先生,先前读文章时的人物现在有了具体的想象。鲁迅的文笔是辛辣且带有批判色彩的,他的很多小说集、回忆录,在描写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藏有更深的意味,读者可以从中窥探出鲁迅先生对那时候的中国及新文化运动改革的态度。
在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笔录里,我先前已能自己在头脑中描摹出一幅幅人物活动的胶卷,而看了电影,倏然间明白“哦!原来周先生是这样的呀,他的爱人许先生又是一位知书达理、智慧又具有进步思想的女性。”
从世俗的眼光评判萧红,或许旁人对她褒贬不一。不能说文人些许如此,只是有在意或不在意的罢了。些许是感性、情感丰沛了些,稍欠理智,才让文思如幽兰寂静的空谷,灵动而不失贴切。
萧红的文字,是十分细腻的,她的文字,无关政党,有的只是对周遭环境、人物的感悟,她将所获、所想,都用文字记录下来了。
“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人潮拥涌,人来人往,唯有自己,值得期盼。
电影《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