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
什么性格,有哪些习惯,喜欢交什么类型朋友,喜欢研究什么?
喜欢做什么事情,擅长做什么,哪些事做不好?
(1)自我认知的来源?
山本耀司曾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
怎么知道自己美丑呢?别人的评价、看镜子时自我的评价。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聪明呢?实际经验中自己的评价,或者别人的评价。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坚强呢?等等问题。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非常聪明,提出很多好的想法,但某次考试突然排名倒数,从此意志消沉。为什么呢?因为他非常看重的评价指标在提示他,你不聪明。他的自我认知崩溃了。
有个小女孩,小时非常喜欢唱歌,有天小朋友评价说你跑调啦。她从此再也不敢在众人面前大声歌唱。原因同上。同样这个小女孩,初中时英语成绩中等,某天背课文特别好,老师说,你将来的成绩一定比现在班上的第一名第二名还要好!小女孩深受激动,过一段时间,她真得变成了全校的第一名。评价如此重要,当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时,你很可能变成这样的人!
自我认知的来源,即内在或外在的评价。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中国的古话了,也侧面说明自知是多么难达到的一件事。我们经常讨论成年人,有个物理规定是18岁即成年,长大成人。但自知而多是心理层面,谁都看不到,也难以判断。所以,成人是简单的,真正的成熟是一辈子的事。
(2)怎么样才能有自知之明?
认知来源于内在和外在的评价,怎么样做到吸收合理的、摒弃不当的各种评价呢?
外在的评价,即他人的随口之语,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是不易经得起考量的,所以可信度时高时低,像风筝一样不可把握,听听而已,不必当真。内在的评价,则是我们自己亲自掌握的,最值得重视的。内在评价怎么发生呢?如果没有事实基础的凭空评价,即使自评了,我们也不敢相信,不会深深得相信。
只有实践中出真知,多尝试、多实践、多去做、多多地碰壁,我们就能知道,自己对自己的真实且有效力的评价了。相信值得相信的,怀疑需要怀疑的。
所以,自知之明?多做、多想,即可。
静下心来,生活是自己的旅途。不要提前给自己设限,不需要规定自我成熟的时间点。坦然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