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杰,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人群“士”,他们或纵横疆场,或搅弄风云,或隐居山林定天下。这是一段精彩的历史,这是平民的幸运,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取参与朝政的机会,得到荣华富贵和无上的权利,这也是平民的悲哀,连年的战争使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贵。然而社会就是在血与泪中进步的,就是这么的无情,普通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不懈努力才能脱离底层,掌握局势和自己的命运。战国的无情,是人心的贪婪,是欲望的扩张。出生在战国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独断专权的时代,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浩气长长存的时代。不管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它始终是精彩的,它开创了中国二千多年的辉煌,它使整个华夏变成了一个中国,它就是这样的。战国从公元前475年魏赵韩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历时256年。战国上承春秋乱世,后启大秦帝国,中续百家争鸣,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吴起强魏,申不害富韩,商鞅更是让秦国成为了第一强国;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思想上更是空前的活跃,儒家的仁政,墨家的非攻,道家的无为,这些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铁器的使用更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空前的繁荣。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可以这样说战国奠基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文明。
今天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而当一个民族的人们忘记了自己国家的过去甚至否定自己的过去,这个国家就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了。今天我们的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舞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向世界展现炎黄子孙的风采。然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对自己民族负责的历史书籍,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误导了民众,亵渎了历史。本书就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以类似科普的方式向大家叙述这段精彩的历史,让大家了解我们辉煌文明的发展。
第一章 三家分晋定七雄
公元前四零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为侯,三家正式瓜分了晋国的领土,史称三家分晋,后世又将韩赵魏三国称之三晋。这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当时周王朝虽然已经没落,但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经过三家这么一闹更没有人把周王放在眼里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写的,司马光对这段历史非常的厌恶,他在书中这么写到“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意思就是说君主没有当君主的样子,臣子更是狼子野心,于是天下便开始以智慧、武力互相争雄,当年受周先王分封而成为诸侯国君的圣贤后裔,江山相继沦亡,周朝先民的子孙灭亡殆尽!司马光认为君臣之礼的崩塌是礼乐制度的灭亡,从此天下进入了凭实力争雄的时代,不在遵守各项规则了,这是一种悲哀与无奈。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是被智、韩、魏,赵四家操纵的,晋国君主就是一个傀儡。四家中以智家的实力最强,那么为什么分晋是没有智呢?那是因为他被另外三家联合起来灭掉了。我们现在讲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用到智家就非常的合适,智家在晋国势力最大,所以也最为嚣张。智家灭亡跟选错接班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封建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的通病,可以说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都在重复着这个规律,这说明了是这种选拔接班人的制度出现了问题,可是王朝始终被认为是一家的,因而一直在重复着这个可笑的轮回。当初,智家的家主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置之不理。后来事实证明智果说的是非常准的,而智果也借机脱离了智家,保全了姓名。相比之下,赵家的家主赵简子就非常的高明。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还有一次,赵简子把两个儿子带到山上,登高远望,他指着远处问长子伯鲁看到了什么,伯鲁说看到了山和河,然后又问无恤,无恤说是天下。赵简子非常满意无恤的回答,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从后来智瑤和无恤的交锋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差距了。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招来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瑶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谁还敢兴风作浪!一个人嚣张的这种程度哪里有不灭亡的道理。不久,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家相任章问:“为崐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惧;我们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对。”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的封地。
智瑶又向赵襄子无恤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果断的拒绝了。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一看打不过就准备出逃,可是又不知道去哪,就问身边的人:“我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又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脂民膏才使仓库充实,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谁会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的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人民一定能同我们和衷共济。”可见我们的无恤心中始终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然而仅靠这些是生存不下去的。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孳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可见赵简子是如此的得民心。后来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家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家都城平阳。智家的谋士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你何以知道?”疵说:“以人之常情而论。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覆亡,下次灾难一定是连及韩、魏两家了。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说:“这一定是离间小人想为赵家游说,让主公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岂不是放着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家田土不要,而要去干那危险必不可成的事吗?”天真智瑶竟然相信了,可他不知道灾难马上就降临到他的头上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崐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只有智氏只有智果得以幸免。
三家灭了智氏以后,瓜分了智氏的领地,此时晋国的君主已经完全被废掉了,后来三家逼迫周王封自己为侯,在当时天下只有一个王,就是周王,其他诸侯国的君主只能叫做侯或公,当然除了楚国。三家分晋以后,局势变得更为混乱,从此开启了七雄争霸的局面,直到秦统一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