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我们渴望一缕清风、一轮朗月、一寸午后阳光。
此时,若能手捧一本好书,跟着文字,便能让思绪暂脱凡尘,去到心驰神往的地方。
在不远处的西山脚下,翡翠书院·云中图书馆就可以满足所有浪漫的想象。
它位于海淀区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区,不仅是精英云集的人才智库,也是科技前沿的孵化基地。2500平米的建筑面积,设计师的精心打造,让它成为集生态城市馆与生活图书馆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体。
【洞见之光,丰盈灵魂】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一座被光萦绕的图书馆,想必是爱书者温暖明媚的天堂。
大量的自然光线透过“书脊”状的竹木格栅洒落在沙盘和空间的各个角落,隐喻着知识之光撒向图书馆和心灵热土,让灵魂得以丰盈,臻于完美。
沿着“开拓者之路”拾级而上,来到二层的阅读区,天花板、地面、墙面的装饰材料全部被原生态的竹木包裹,素朴的木色温暖而澄明。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原生木上,植物的芬芳里还掺杂着扑鼻的书香。
东西两面的玻璃幕墙,将西山的秀美景色引入室内。晚霞多彩的余晖洒落在书架上,光影的轮廓随着夕阳慢慢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捧着书,低着头,或坐或站,看着时光慢慢地从书页上跨过。再来一杯红茶,在氤氲的热气里,恍若倏忽间穿越到记忆里的象牙塔时代,校园里的青葱烂漫如影片般一一闪现。
为了呼应西山的美景与天空中绚丽的霞云,设计师有意有意将“云” 自然舒卷的形态融入阅读区。当西向的光线照射到室内的那一刹,雕刻在透明亚克力切片上的云朵,似乎也翻腾了起来,在眼前漫卷轻舒。当光线倾泻而下,瑰丽变幻的折射效果自然而生。
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云中图书馆的书架也很有特点,采用外场加工的模块化装配式设计,这不仅延续了书院的理念,而且充分满足了随机组合的可能性。
书桌、椅子和陈设都是经过精致选择的,从式样到颜色都无一不相称。无论是从视觉感受还是空间利用来说,都是极为成功的创新。
狭长的借阅台上蒲公英艺术装置轻盈缥缈,顿生清风疏朗的空间感,与云装置遥相呼应,艺术的自然感与漂浮感溢于言表。
自2018年对外开放后,云中图书馆邀请到许子东、张立宪、樊登、洪海等知名文人、作者到访,举办百余场活动。定期组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让读书者与精英圈层互动,与时代同步。云中图书馆现在二次开放,新进10000册图书,作为公益运营,馆内2.2万册图可免费阅读。
【科技入画,未来已来】
设计团队秉承“不忘初心,致敬开拓者”的设计发心,用“科技入画”的理念建造了这个富于绿色生态,同时又兼具人文气息和科技创想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绿色入画,架在二层的书馆就是一枚空中的取景框,而首层连通的空间是将公园绿色引入到庭院中,传递开放互溶的城市理念。
广场地面的硬铺,选择与建筑搭配的色彩,通过渐变的形式,打造科技感的像素化纹理,材料选择了PC材料,同时利用材料的铺装缝隙进行雨水回收,让绿色和环保从脚下开始。
缭绕的云雾有一部分来自于雨水回收系统,将屋面、庭院里的雨水收集起来,反补园区的浇灌和水景的蒸发,形成踏云而来、触摸云朵的感官享受。
镜水池清澈映人,采用复层净化技术,保持水体清洁、节省水资源的同时,营造空中图书馆的氛围,让前来的人们白天借云,夜晚摘星。
沿建筑坡道进入二层空间,是一处户外会客厅,这是一个集休憩与科技、绿色于一体的低碳生态花园。太阳能光伏张拉膜将二栋的建筑连接一体,增加建筑的整体感,遮阳美观创新的同时又利用太阳能发电,电能用于景观及建筑幕墙的照明,形成“微能源”。
项目多处设置导光筒,二层座椅上的光导筒,正好把采光器放在椅背上,将自然光线导入一层的科技展厅中,让室内的植物接受到太阳的滋养,同时也为露台节省出更多的种植空间。
站在图书馆的二层,看得到西山,看得见四季。不远处的风车正在徐徐转动,把风力变成能源,点亮公园中的照明。
在1900平米的图书馆里和周围的1.5万平米的环境中,一共采用了10项绿色技术节水发电、智能管理能源。利用海淀永丰地区风力充足的优势,风力、光伏发电功率共50kw,年发电量达到5万多度,仅光伏发电一项日均发电127度。这些电量足够一辆特斯拉跑700公里,绕北京四环跑11圈,所以电量足够景观以及建筑幕墙的所有照明。
坡道、斜桥、广场、庭院、展馆、书院、花园……一路环游串联起内外场景,空间在其间流动,仿若“园林”。
云中图书馆,让科技入画,用云的姿态诠释着生态科技与生活理想。
在这里,可以看得见风、感受得到阳光、触摸得到云朵。
暖阳斜照,枝影婆娑,木语光蕴,生机勃勃。
木饰板材呈现的辉煌色调,与东南向十几公里外的紫禁城竟有遥相呼应的效果。
还有什么景色能比这更让人动容呢?
天空为画布,书籍做笔触,趁着时光大好,不如来这里,感受云中图书馆的二次绽放。一杯香茗,一本好书,让心灵到达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