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领导力,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要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领导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孝庄太后与康熙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借鉴领导力的培养。
在我们大多数的认知当中,“皇帝”在古代是掌握生杀大权,把握国家命脉,是古代封建社会站在食物链上最高端的顶层人物,简直就是一言堂,大臣们不顺其义,很有可能就会被拉出去斩首示众,以维护君王的尊严。
根据顺治帝的遗照,因为继位的玄烨尚且年幼,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
在四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但受“顾命”之初,尚能谨慎从事,履行誓词。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横和专权的野心。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后,处处越位抓权,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在此后的几年间,鳌拜越来越膨胀,以辅政大臣为幌子,限制这康熙帝的活动,清朝简直成为了他的一言堂。但是小皇帝也不是好惹的,也许是出生在帝王家的缘故,康熙从小就明白敌人的强大,需要小心谨慎的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为后续铲除鳌拜做准备工作,小小年纪居然进退有度。
孝庄对康熙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给康熙讲述清太宗皇太极当年创业大清国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康熙是孝庄皇太后辅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
康熙跟孝庄太后描述朝廷事务处理的时候,说自己“不懂就问,不同意就忍”,这里提到的一个要点是“忍”。康熙的“忍”是真的因为不知道吗?未必。康熙的“忍”可以让那些可能威胁统治的大臣放下防备之心,也可以让能够处理该事的大臣主动站出来,给康熙留出足够的空间。
同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康熙的“忍”其实是授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被动授权。但康熙的背后是孝庄太后的主动授权,孝庄太后并不是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而是授权给他人,让有能力或者以后将肩负责任的人去做,当被授权人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孝庄太后则是旁敲侧击地指导被授权人,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
管理者要从中要学的是,如何确保自己既能充分授权,又能防止自己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上手,同时还要充分地指导员工,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