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竞争是资源有限的一个结果。而理解竞争是理解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威尔·杜兰特在他的《历史的教训》写道——“人类的历史是生物学的片段”。那么,从宏观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竞争不过是生物竞争的一个局部而已。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社会的竞争大部分服从自然法则,而非服从社会法则。这意味着三个结论,第一、参与竞争者都是自私的,他们都各自服从自己的利益逻辑;第二、竞争的参与者是理性的,对获取利益的内在动力远大于遵从社会规范的内驱力,除非违规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第三、不要指望对手的慈悲。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很多人面对美丽国对ZG的打压,认为只要ZG服软就可以让美丽国对ZG高抬贵手,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他根本不理解中美斗争的本质是什么,更不理解竞争的残酷性。
在竞争中获胜,尤其是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想要获胜,需要在“争”与“不争”两个方面下功夫。而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传统智慧可谓粲然大备,尤其是《孙子兵法》已经对竞争战略的论述非常透彻。我只点出几个要点。
第一、凡属竞争,必然有必争的关键点。而在这些关键点上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后续继续参与竞争的可能性。比如ZG与美丽国之间的竞争关键点除了军事、经济以外,还有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竞争,在这些关键点上,中国至少不能弱于对手。否则根本没有和对手同场竞技的资格。这是“争”的基础。
第二、战略真正的精髓在于“不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怎样通过不对称的方式和对手处于一个不同的维度上竞争。比如,从武器发展策略上,重点发展卫星武器,让美丽国的精确制导武器“瞎眼”。发展高超音速导弹,让美国的航母优势作废。换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面对高考激烈竞争,家长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不争”?如果大家都在分数上竞争,那么只是一个维度的竞争,想要不争,必须换一个维度,比如通过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出格外出色成就,从而能够在同龄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于《孙子兵法》的启示,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参看我前面发表的几篇关于《孙子兵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