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书院,顾名思义,就是祀奉宋朝濂溪先生周敦颐的书院,在全国各地多有之,以显怀圣崇贤之意。而在广州历史上,也曾有过一座濂溪书院,可惜的是,如今其已荒毁,令人感伤。
在广州历史上,曾有两座是纪念周敦颐的建筑物,一座是周元公祠,一座是濂溪书院,而这两座建筑物都曾有广州本地官府修建的历史,其意义之非凡、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濂溪书院有别于其他性质为自建书院、官方书院或合族祠的书院的。清《羊城古钞》记:“周元公祠,向在粤秀山,祀宋儒周濂溪先生。明嘉靖四年,提学魏校、欧阳铎建奉,以濂溪曾为广东提刑,以致思慕,春秋致祭。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巡抚李士桢改建清水濠;五十五年,复迁仙湖街。”又载:“濂溪书院,祀宋广东提刑周濂溪先生。院旧在府城春风桥北,元季毁。明正统二年,于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重建。成化七年重修,建爱莲亭于湖上。嘉靖元年,改书院为提学道署,迁于越秀山下,久废。康熙二十六年,巡抚李士桢檄南、番二县改建于新城粮道旧署,并奉王阳明、陈白沙二位先生神位,仍有书舍给诸生读书。”
由此可知,广州周元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四年,是当时的提学魏校、欧阳铎因为周敦颐曾出任广东提刑的缘故而建奉的,“以致思慕,春秋致祭”,致思怀先贤之意。而濂溪书院,则比周元公祠修建得更早,据稽考为宋淳熙二年,唐仪之任广东提刑,“下车首建周濓溪祠,张栻为之记”,于广州府城春风桥北首建濂溪祠(即濂溪书院),由官府祭祀,这是目前所知广州官方祭祀周敦颐的最早记录;元朝时,濂溪书院被毁,至明朝正统、成化、嘉靖年间迁建、重修,至清康熙二十六年由广东巡抚李士桢命令南海、番禺二县“改建于新城粮道旧署,并奉王阳明、陈白沙二位先生神位,仍有书舍给诸生读书”,由此可见,濂溪书院的官方地位达到巅峰。若以宋淳熙二年唐仪之建濂溪祠为开端,则广州濂溪书院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比起萝坑精舍(即玉岩书院)的建造历史还要早。
近日,笔者到达药洲、流水井一带游览,看到了清代礼部尚书亲笔题写的“濂溪遗址”古碑以及现代建造的“濂溪书院”牌坊,遂感叹不已,在广州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濂溪书院,今日只能以这样的形式示人,着实令人感伤。所以,笔者认为,广州濂溪书院亟待重建,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加以重视和关注,使这座古老而伟大的书院可以早日重现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