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上的“《盐铁论》现象
文/狼烟诗影
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总是会提“汉唐盛世”和“康乾盛市”。那么,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王朝由盛转衰是怎样形成的?唐朝又是怎样由盛转衰的?清朝又是怎样由盛转衰的?现在我们来了捋一捋当时是什么情况?
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是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一位君王,汉武帝早年,他就对全国实行开放政策,民间人可以自行创业,只要按汉帝税赋政策交税即可。
于是,像古临邛卓王孙和古临邛的程、郑两家一样,看到古临邛的铁矿石资源丰富,纷纷开始冶铁挣钱,后来发展到制盐、制陶等民间企业。于是,以卓王孙为代表的古临邛富商就出现了,包括在古临邛的程、郑两家资产富可敌国。据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记载,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和程、郑两家都以冶铁致富,家童仆千人,卓王孙家童仆八百。司马迁只是把卓王孙列为代表是因为他们家有一个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在临邛富人中,程、郑两家富人资产也不差卓王孙。
到汉武帝后期,朝庭上位一个叫“桑弘羊”的重臣,受汉武帝的宠信人物。那时,桑弘羊看到民间人氏富可敌国,又想到做官的钱和民间人的钱财差距甚远,于是向汉武帝建议把全国的冶铁、制盐、制陶业全部收归国有,于是提出历史上著名的《盐铁论》。桑弘羊告诉参与讨论的人说:“民强则国乱”,“国强则民变”,到底选哪一个都不好,大家选哪一种模式呢?后来桑弘羊告诉汉武帝,国强了民若乱,我们有军队可以控制民众,如果民强了国家乱,民众保护不了国家。于是,汉武帝批准桑弘羊执行命令,没收全国民间企业富人资产。
桑弘羊的《盐铁论》导致了西汉逐渐灭亡。在历史上,民强国富,国富民强是一个道理。但在当时,桑弘羊看到民间冶铁制盐的民间人都富可敌国,中央收的税虽然也很多,但不及民间富商的钱多。在汉武帝早年,汉武帝政策就像92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样,不管你是花猫红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理论,西汉获得40年的国富民强大运。比如古蜀地区的古临邛卓王孙和程、郑两家,也就是在当时卓、程、郑三家都因为冶铁、制盐、制陶,成为全国首富。古临邛三家交给汉武帝的税收就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二。国家也相当有钱,汉武帝拿着这些钱才去开疆拓土和打击匈奴。但是,在汉武帝晚年,让桑弘羊执行没收民间企业和资产上,汉武帝和桑弘羊都犯了一个大错误,他拟定了把民间冶铁、制盐、制陶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于是就开始在全国执行,先是没收,后来就把这些富商全家人全部杀了,斩草除根,古临邛卓文君的父亲和程、郑两家都是在桑弘羊的挥下没收了全部财产,然后惨无人道地将他们全家人杀害。虽然西汉政府得到了太多太多的钱,但是,民间已经没有了企业,农民开始变得越来越穷,到汉召帝时,国家穷,是因为没有了企业税收,农民穷是因为不能经商办厂,只有农业税收根本不能维持中央政府的开销,最后就走到“民穷财尽”的地步,西汉随即灭亡。
初唐时期,李世民实行“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实行“永徽之治”,唐朝的民间富人越来越多,这是和汉武帝早期是一样的政策,到武则天时期,武则天任然实用这一政策,唐朝开始进入盛世阶段,到李隆基时,随以开元盛世名满天下。李隆基本来是一个好皇帝,只是他的不应该在朝庭重臣中起用亲戚舅子杨国忠,套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杨国忠当政以后,也用了和桑弘羊同样的政策,杀尽天下富人,反贪和超家的金银珠宝并没有进入国库,而是流进各自的腰包。到唐岱宗时,天下基本上没有民间富人,只有官方富人,市面上没有钱流通,民间不敢创业,百姓民穷财尽,这让唐朝快速衰弱和逐渐灭亡。
到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历经三位君主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汉武帝早期、李世民李隆基早期政策一样,到乾隆时,天下盛世,民间富人满天下,国泰民安,当时乾隆的重臣“和珅”在全国各地有企业三万多家,成为官方最有钱的富人。也是同一个情况,凡盛世时,国富民强时,贪污者也多,因为遍地黄金的盛世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同样套用桑弘羊的政策,把民间企业全部没收,富人根本不会放过,“和珅”就成了嘉庆皇帝消灭的重要对象,没收了他三万多家企业,一家人同样和古临邛卓王孙的命运一样,全家人被杀。和珅死后,清朝也没有了民间企业,又一个民穷财尽的时代来临,清政府开始衰弱,这也是清王朝灭亡的关键所在。
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兰花村、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